竇太后氣的渾身發抖,丟下這句話便在侍女的攙扶下離開了大殿。
現場眾人看向竇嬰的目光里充滿了同情。
上一次惹老太太這么生氣的人,到現在連骨頭渣都沒剩下了吧。
作為當事人,竇嬰卻沒有惶恐不安的自覺。
他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至于竇太后,他的這位姑母總不會真的因此要了他的性命吧。
這一場家宴進行到這里,自然是不歡而散。
竇太后這次是真的惱了竇嬰,立刻就收回了賜予竇嬰的出入長樂宮的令牌。
她萬萬沒想到,自己苦心布置的棋局,最后居然毀于自家人之手。
如果不是竇廣國等人相勸,老太太都準備要將竇嬰開除族籍。
對于有些人來說,這可是比死亡還要可怕的懲罰。
竇嬰這次的舉動雖說出發點不是為了劉榮,但確確實實給了劉榮很大的幫助。
連便宜老媽粟姬也在私下里對劉榮說,這次欠了竇嬰一個極大的人情,以后一定要找機會報答。
相比如眾星拱月一般走出永壽殿的劉榮,梁王劉武無疑是今晚最失意的人。
眼看著皇儲之位就這么與自己擦肩而過,他心中的郁悶就可想而知了。
偏偏壞他好事的還是竇家的人,讓他連發泄也辦不到。
既然竇太后已經親手處罰過竇嬰,他要是再私下里動手報復的話,肯定過不了母親的那一關。
不過,他暗自將竇嬰這個名字記在了心里。
暗道:有朝一日,他若登基的話,必要讓竇嬰好看。
雖然這次被人攪了局,但劉武卻并沒有絕望,他相信以老母親的手段,必然還能找到合適的機會,舊事重提。
景帝劉啟對于今晚的結局無疑是非常滿意的,不僅給梁王留下了希望,還令竇太后在朝野中的威望大降。
他雖然孝順,但卻不意味著他喜歡頭上坐著個人對自己指手畫腳。
在他看來,母后還是安心留在長樂宮享福也就是了,何必插手朝廷的事呢。
所以,劉啟回到未央宮的時候,破例又小喝了兩杯。
心情愉快之下,便下令獎賞了劉榮五百金。
漢室向來講究功必賞,過必罰,皇子也不例外。
另外,這也是他知道劉榮在外面做事,肯定是需要錢的。
索性就將兩碼事混為一潭,省的那小子再向他開口。
從這也能看出景帝確是個精打細算的人。
相比之下,那個被后世無數人稱頌的漢武大帝,就是個徹頭徹尾的敗家子。
歷史上劉徹大肆修建宮殿,八次泰山封禪所花去的金錢和物資,足頂得上幾十次漠北決戰的資源消耗。
否則的話,有文景兩代帝王勤儉幾十年留下的家產。
何至于打個匈奴就令國內經濟凋零,局勢動蕩,差點發生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不得不說,劉徹萬年發布的那道罪己詔實在太及時了,輕而易舉的化解了民眾心中的怨恨。
這令后世無數研究歷史的學者大為感慨,當時的百姓實在太淳樸了。
在看到至高無上的皇帝都親口承認錯誤了,居然就這么原諒了皇帝的過錯。
這也令后世的帝王學到了一招,當局勢惡劣到極點的時候,便祭出罪己詔,往往能收到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