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府所付出的那點武士軍官的俸祿,跟軍費相比不值一提。
當然,真正出征的時候,帝國官府都會有軍糧補貼,只不過這都是小頭,大頭還是武士自己開銷。
對于擁有封地的武士來說,最節省的方式是只帶著自己的家臣參戰。
因為家臣武士和平民出身的民兵不同,他們有義務自備武器和軍糧,可以為家主武士節省一筆很大的軍費開銷。
而且家臣武士本來就會砍人,擁有自己的田產,平日里也不需要額外支出訓練費用。
武士分封**一出,法蘭西地區廣闊的村鎮頓時有了自己的新主人。
那些立下赫赫戰功的軍戶兵也十分滿意,剩下的軍戶兵則有了繼續拼搏的希望,成為一名下級武士!
就此,大漢帝國形成了軍戶兵-下級武士-中級武士-上級武士的晉升之路。
軍戶兵中的軍官也紛紛得到了直屬帝國官府的武士稱號。
不過這些只屬于帝國官府的武士是沒有自己封地的,只有一份大一點的封田和一份俸祿。
那些具備封地的武士在非戰時是沒有俸祿的。
這相當于降低了帝國的軍費支出!
分封出去大量的武士,相當于降低了帝國直轄地的治安隱患,軍戶兵的規模自然不需要如同以往那么大。
只需要維持一支治安常備軍即可。
如果遇到敵人,則只需要征調武士參戰。
每一名武士代表的都是一個家庭,甚至連遠方親戚都會拉到一起。
畢竟中級武士開始就需要管理一大片封地,不可能只有一個會砍人的武士。
很多家主武士都會把自己親戚中的男丁培養訓練成自己的護衛,真的是上陣父子兵!
因為帝國朝廷對武士募集多少私兵沒有限制,只對擁有的家臣下級武士數量有限制。
只要封地武士有錢,你武裝起來一支軍團也沒關系!
當然,這只是法律層面上的。
真要是武裝出來一支大部隊,地方官府就要派人調查武士的財富來源了。
要是發現了金礦之類的財富,帝國朝廷自然而然的就會插手,掏出一筆不算高的價錢進行買斷!
到時候,說不準連武士的封地都要挪個地方。
武士封地大小的標準則根據土地面積和可耕種面積來計算。
理論上上級武士的地盤比中級武士要大,不過上級武士需要更高的軍功兌換,所以很多中級武士掌握的封地并不比上級武士小,只是過于荒涼罷了。
帝國規定,武士擁有配置火器的權利,但沒有生產火器的權利,冷兵器則沒有什么限制,哪怕是私自打造強弓硬弩和重裝甲胄都沒人管。
就這樣,在大漢帝國法蘭西地區,武士階級在短短半年時間內迅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