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安。
地處邯鄲之北,和赤麗并列在峽谷的通道外,屬于北方要塞。
宜安外六十里,李牧親率八萬大軍從邙山中行出。
八萬大軍的建制,是三萬騎兵,五萬各種建制的步。
剛一出山,李牧立刻騎上戰馬,率先帶著三萬騎兵馬不停蹄的來到宜安北面十里處的虎閘口高地上,隨后便提前駐營壁壘。
要從宜安抵達虎閘口,只有一處狹長的通道,此通道雖然算不上多險峻,但是左右皆是不高不低的高地。
因為長期駐守,秦國早就將附近的山木都采伐了干凈,目的,自然是為了增加視野。
隨后,趙國剩余的五萬大軍,在入夜之后,便立刻抵達,此時,虎閘口的壕溝,營壘皆以準備完畢。
各處被封堵的固若金湯。
李牧一聲令下,原地休整,隨后便似乎進入了蟄伏。
與此同時,宜安城的大營之中,趙軍抵達的消息已然傳回,整個宜安要塞四處都安排了人手。
桓齮目露精光,問道:“趙軍來人多少?”
斥候道:“啟稟將軍,只有八萬余人!盡數駐扎在虎閘,其他要地也都已探明,并沒發現趙軍蹤跡。”
桓齮頓時一愣道:“八萬人?虎閘,恐怕只是先鋒軍!”
大帳的都尉一個個都紛紛點頭,宜安有十萬人,赤麗也有十萬人,而李牧單單率軍八萬,駐扎在十里之外,利用高地,躲避了秦國的窺探。
一個都尉道:“虎閘地勢頗高,尋常探視難知蹤跡,定要攀上高地,否則便難以探尋趙軍虛實,李牧駐軍在此,想必也是不想被我等一窺究竟。”
桓齮道:“不錯,李牧必定會利用地形,虛造聲勢,讓我軍不敢出擊,處于被動守城的局面。”
一個都尉道:“將軍,若是被李牧得逞,我軍士氣必然受挫,末將以為,不如趁如今趙軍遠到,人困馬乏,出其不意攻打壁壘,必然有所建功。”
“不錯,末將也愿率軍前往!”
桓齮見眾人目光如炬,頓時說道:“出城攻敵可以,但是不可追敵,驅逐便可,兩處要塞,武侯的將令是只需守住,切記不可因貪功妄自行軍。”
眾人領命。
隨后,宜安城門大開,三萬弓弩手紛紛出城,奔向十里外的高坡。
此時,李牧站在高地上,眺望著遠處的宜安,八萬趙軍已然嚴陣以待,李牧頓時下令,全軍撤退。
趙軍知道李牧將軍的能力,自然不會有任何遲疑。
隨后,便立刻舍去了剛剛扎好的營寨,退了五里。
等到趕來的秦軍,一看,只見遠遠的山坡上,有不少看著這里的趙軍,乍看之下,只有一兩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