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
王賁滿臉殷紅,道:“速速去辦,持我將令,誰敢不從,軍令處置,三月之前,趁著水面低洼,一定要渡過去。”
副將看著王賁一臉振色,頓時也不再遲疑,而是立刻叫了幾十騎,趕往武城!
從大河到武城的距離非常之近。
王賁目送著副將的離開,終于忍不住心中的激動,看了看平陽的方向,道:“真不愧是大哥,太夠兄弟了!要是被蒙恬知道,怕是要和本將搶吧!!”
王賁都沒有想到。
這最后的結果居然會是遠遠出乎他意料的。
因為魏國和秦國簽訂了藩國之約。
他便被蘇劫發配到了武城,目的監視著魏國的一舉一動,原來,這只是一層意思,真正的目的是寫在錦囊里的。
現在他才明白,真正封鎖魏國的,并不是他王賁,而是那份戰書!
按照約定。
秦趙對戰的時候,秦國只能用一到五萬大軍去監視魏國的一舉一動。
可是,魏國也知道,就算秦魏都不講武德,真要打起來的話,魏軍有幾十萬大軍,匯聚一城,輕易就可以沖殺出王賁的隊伍,而秦國又沒有多余的兵馬來增援。
整個太行地界的秦軍本就不多。
便可被大大的局限住。
現在,秦國主要兵馬全部都在東郡,所以,王賁出現在魏國,魏國也半點不擔心。
魏國會擔心,王賁區區一兩萬人就能勝過魏國?
換作是誰也不可能。
也不會相信。
至于秦國想奇襲,偷襲,或者利用天時地利,這一點,龍陽君再前往秦國之前,也都考慮清楚了。
不管是四月,還是幾月,在此之前,北方大雪彌漫,大梁更是有鴻溝大河可謂天險難越,如何也殃及不到魏國的安危。
何況這是冬月。
秦軍在這個時節,就是二十萬打魏國,都不可能打的下來。
所以,他們才敢選在這個時候,假意事秦。
……
數日之后。
當王賁的大軍出現魏地,并且召集了五萬人馬,在武陽南邊沉石建橋,很快便傳到了大梁之中。
魏增聽完王殿下的傳報,頓時將目光投向了周圍的人問道:“諸位,龍陽君的計策是否讓秦國所信?”
群臣相互看去!
只見一個老臣,看向那士卒,問道:“你確定,只有萬余人?”
那士卒點頭,道:“看得清楚,這等時節,本就難以行軍,秦國自然也不可能出動大軍,能召集一些軍民都已經極為不易,只是,我等并不知,他們為什么偏偏要渡河,而不走衛國。”
另一人道:“這也不難猜測,走衛國,在這等時節下,怕是要兩個月之久。”
隨即此人繼續說道:“大王,如此來看,那秦國必然中了龍陽君的假事之計,否則,也不可能就真的派這萬余人來此。”
魏增有些唯唯諾諾,此時龍陽君不在,他也沒有什么底氣,于是問道:“那,我軍如今可都按秦國的意思,匯聚兵馬于大梁?”
魏王增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