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國兩面三刀,暗中吃好處,乃是天下最最大的邪惡,無信無義之人,有辱周王室的名聲,為草原各部落所不容。
隨即。
庶民惶惶,廟堂惶惶,燕國朝野徹底慌亂了。
朝堂上,燕王喜揚天長嘯:“寡人的燕國啊。”
堂下,百官垂首,瑟瑟發抖。
秦國的使者送了國書和檄文便走了,只說了一句,三日沒有答復,便大軍壓境,覆滅燕國,不死不休。
對的,秦國要和燕國不死不休。
恰好,今歲乃是燕王喜即位第二十八年,距離短暫強盛的燕昭王時期,已經過去了快六十年,從燕昭王至今,燕國從高峰滑落到了低谷,五十二年間,經歷了四代燕王,為燕惠王,燕武成王,燕孝王及燕王喜。
四代傳承,一代不如一代。
燕惠王繼承了燕昭王之位,以騎劫換樂毅統帥燕軍滅齊,結果被田單以火牛陣大破燕軍。
充斥,燕國開始從高峰跌入低谷。
燕惠王心胸狹隘,屢屢激化朝政,繼位七年就被丞相公孫操發動兵變給擼死。
其后,燕武城王繼位,十四年中幾乎沒有任何建樹,真要說武成王,其一生也就兩件事,其一,即位第一年便遇見了韓魏楚三國攻燕,勉力支撐著沒有破國,其二,即位第七年,遇齊國安平君田單伐燕,燕國丟失中陽之地,也還是沒有被齊國攻滅,僅僅兩件事卻被一班逢迎之臣大勢頌贊,死后更是謚為‘武成’,由此足見,燕國朝野已經將自保作為莫大的功勛。
至于更后來的燕孝王,繼位三年便死了。
若不是宗廟記載,后世根本就不知還有這么一個人。
這也便是蘇劫為什么斷定,你只要不發動滅國戰,燕國就會割地的原因。
姬丹垂著腦袋,滿頭冷汗。
他因為坐在姬喜的左側,所以兩眼只要微微抬起,就能看到姬喜案幾上的檄文。
還有丘林赟的血書。
那是格外刺眼。
燕王喜怒視了姬丹一眼,便長長的嘆了一口氣,這件事,本來就是他知道的,也是他許可的。
責怪下來,也不是解決辦法啊。
姬喜看了一圈,道:“諸位,以為如何對應現下燕國的困境啊。”
群臣唯唯諾諾,不知如何開口,一個個不由將目光都瞥向了姬丹。
宋如意見狀,立刻說道:“大王,燕國眼下時運不濟,割地請和,至少秦國不會大動兵戈,為今之計燕國被列國所唾棄,只能服軟,在尋日后圖謀啊。”
“是啊是啊,宋將軍所言甚是,大王,切莫于秦軍對敵啊,否則,我燕國長驅國策還未完成,就要滅國了。”
“當年,武成王面對三國聯軍,半點不虛,如今秦國雖強,但如何比得過當年的三國?以老臣看,大王不如出兵于秦軍對決,我燕國自有上天護佑,豈會懼這馬官之后?”
朝中臣子一片爭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