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西。
衍水,后世稱之為太子河。
也就是在遼寧省東部。
此時,兩萬秦軍整齊有序的站在上坡上,沒有發出半點聲響,秦國的大旗迎風張揚,似乎展示著那不屈的意志。
此地,離遼東的長白關已然不算太遠。
衍水更有數百里長,這一座山谷下,卻埋葬了姬丹最后的愿往。
簡易的祭臺很快被搭建了起來,蘇劫準備好了一些祭奠之物,便站在山頭對著山谷內遙遙祭拜。
隨后,蘇劫道:“衍水蒼蒼兮,白頭悠悠,迂政亡燕兮,不愧召公,傳本侯令,以后,這條河就不叫衍水,而叫,太子河。”
“遵命!”
蘇劫簡單的一句話。
便概括了姬丹的一生,姬丹本就是一個為燕國舍生赴死的太子,站在政治的角度,他并沒有錯,能夠刺秦,雖然愚蠢,但也能看出,此人的志向非比尋常。
就戰國以來,可以說,姬丹的悲劇,乃是燕國歷代君王所造成的。
如果將姬丹換成趙國的太子,楚國的太子,以此子的表現,無疑會是嬴政最大的敵人。
這也就是為什么,千百年后,世人說到戰國時的燕國,大多都只記得這個到死都沒有成為燕王的太子丹。
不單單是刺秦這么一個原因。
一番祭拜后。
蘇劫對著李信問道:“姬丹的尸身呢?”
李信說道:“誅殺姬丹,雖是燕王喜的命令,但此人畢竟是燕國太子,又是燕國投秦的政治手段,所以,燕王喜命人收回了尸骨,說,不日便要奉上其人頭……或許,老燕王是想看看姬丹最后一面吧。”
蘇劫點點頭,便道:“姬丹一死,燕國復國之希望,便煙消云散,既如此,那便讓燕國隨太子一同而去吧,也算是本侯送他最大的一份祭奠。”
蘇劫說完。
便直接帶著眾人朝著長白關而去。
蘇劫的話頓時讓李信和王賁二人面面相覷。
若是他二人聽的不錯,武侯是準備直接覆滅了燕國。
可是,燕王喜偏安一隅,又舉國民力修建大關,雖為成型,但是靠這兩萬人馬怎么滅?而且又是這樣的時節?
然而,看到蘇劫騎上了馬,二人也不在猶豫,娓娓跟了上去。
眾人跟在后面,一言不發,延著太子河一路向東,蒼蒼衍水數百里,如此一看,和秦國關中的涇水渭水亦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一樣的是,燕國占此天賜佳水卻國弱民衰,豈不是天意呼。
遼東長白關,幾十萬民夫以及不到二十萬燕軍成了燕國最后的屏障,每個都堅信,只要雄關一成,燕國便還有復興的希望。
不甘被秦國俘虜的燕民滿山偏野的奮力搬運著石頭,砍伐著木頭。
長白山下,居然一片榮榮之景色。
大殿之中。
姬喜依舊此前那副模樣,眼皮垂著,似乎睜開都頗為費力。
仔細一看,并非姬喜睡著了,而兩眼稀松的盯著案幾上擺著的木匣。
木匣精致,而里面所盛放的,自然便是姬丹的人頭。
“大王,秦國的武侯,到關外了。”
姬喜依舊一言不發。
“大王,大王!”
臣子們不由提醒了一聲。
姬丹這這才回過神來,道:“秦國來了?來吧,來了也好。”
此時,忽然殿中一聲痛哭,眾人看去,只見鞠武撲到王幾上,抱著木匣渾身顫抖痛哭。
姬丹在趙國,在秦國,他身邊永遠都有鞠武。
雖然,二人總是會有些爭執,但是,姬丹能夠在燕國有如此大的名望,和鞠武是分不開的,二人可以說在一起相助,相交了十余年。
沒想到,姬丹還是先一步自己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