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性。
在太學生活中,也有讓曹鑠與劉辯頗為欣喜的,那就是太學的“六藝!”
——“禮”、“御”、“樂”、“射”、“書”、“數”!
“禮”就是禮法,除此之外,還包括教育學子們在各個場合從容有度。
“樂”就是音樂,吹拉彈唱。
“書”是書法,蔡邕是篆體的大家,這類的課程,多是由他親自教授。
“數”不光是指算數,還有陰陽、星象,除此之外,還特指一個人的“涵養度”,數字越大容量越大,只有平時積累足夠的數,方能夠在遇事時“心中有數”!
這四項,曹鑠很感興趣,劉辯則覺得索然無味!
他感興趣的是另外兩項,比如“御”,就是御馬、駕車技巧。
還有“射”,就是所謂射箭,講究穩、準、狠,是劉辯最感興趣的一門科目。
他甚至還把這兩者結合,“御”加“射”,恰恰就等于騎射…
別說,太學常備有,孩子用的小型彎弓,再配合上一匹小馬駒,劉辯騎射起來,還真的是有模有樣。
不過,這個準頭嘛!
幾乎讓同一小組的劉璋、劉琦、袁譚、全旭笑掉了大牙!
畢竟他們幾個都是十幾歲的年齡,家學又少不了“御”、“射”這類的師傅,不說別的,最起碼偶爾能命中靶子,不過,卻不知為何,這箭根本射不遠!
曹鑠沒有去湊熱鬧騎射。
他反倒是在觀察,觀察劉辯射不中靶子,以及其他小伙伴使不上力氣的原因。
下盤不穩!
這是曹鑠下意識的判斷。
馬上騎射,倚靠的是臀部與腰部的支撐,跨下的受力點,是唯一的受力點。
僅僅靠這個,穩定性必然大打折扣。
前世,九年義務教育中,曹鑠學到過三角形的原理,知道三角形是具有穩定性的!
從這邊去分析,若是要加強騎射的命中率與力量,首當其沖的是加固身體的穩定性,受力點必須從一個提升為三個!
心念于此,曹鑠想起了一個極為簡單的思路,簡易的馬鐙,甚至一根麻繩就足夠構成三角形穩定性的原理。
……
……
洛陽,金烏巷,曹府大院。
原本正在一門心思鍛鋼的劉三刀被曹鑠喊來。
今兒個,曹鑠的心情無比的迫切,他必須與劉三刀深入探討下這馬鐙的打造思路。
不為別的,幾日以后太學的小考,鬼知道,會不會考騎射?曹鑠可不想在“御”“射”這一項上掛科。
“小鑠,我跟你講,所謂騎射,沒有什么捷徑可走的,必須要多加練習!”
劉辯好不容易找到優越感,一刻不停的在曹鑠面前嘚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