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掉婠婠,秦書凡走在貫通長安城南北的朱雀大街上,被這座千古帝都的鼎盛局面震懾。
道路兩旁整齊的排水溝,一顆顆翠綠的槐樹,街上車水馬龍,行人如鯽,比之洛陽的熱鬧有過之而無不及。
長安城由外郭城、宮城和皇城三部分組成。宮城和皇城位于都城北部中央,外郭城內的各坊從左、右、南三面拱衛宮城和皇城。以正中的朱雀大街為界,東西分屬萬年、長安兩縣。
宮城和皇城乃皇族居所,郭城則為百姓聚居生活的地方,各有布局。
長安郭城共有南北十一條大街和東西十四條大街,縱橫交錯地把郭城內部劃分為一百一十坊。其中貫穿城門之間的三條南北向大街和三條東西向大街構成長安城內的交通主干,其中最寬敞的是等若洛陽天街的朱雀大街,闊達四十丈。
除朱雀大街外,長字最著名就是位于皇城東南和西南的都會市和利人市,又稱東市和西市,各占兩坊之地。市內各有四街,形成交叉“井”字形的布局,把整個市界劃為九個區,每區四面臨街,各種行業的店鋪臨街而設。
東市和西市為長安城最熱鬧的地方,酒樓食肆不少更是通宵營業,為長安城不夜天的繁華勝地。
開啟楊以寶庫的機關地點在躍馬橋,秦書凡之前向婠婠打聽過長安城內的著名景點,躍馬橋,又稱富貴橋,因橋的兩旁皆屬富商貴族聚居的地方,其地靠近西市。
秦書凡朝著與朱雀大街平行貫通城北方林門和城南安化門的安化大街走去,越過橫跨清明菜的石橋后,切入與朱雀大街并列為長安六大街的安化大街。
西市井字形布局的四條主街布滿各行各業的店鋪,除了銷土產百貨外,其他珍玩亦無不具備,酒鋪食店,林立兩旁,行人肩摩踵接,好不熱鬧。
經過延康坊后,秦書凡左轉往永安大街,寬達十多丈的永安大渠橫斷南北,在前方流過,一座宏偉的大石橋,雄據水渠之上。
秦書凡登橋而上。
筆直的永安渠與永安大街平行的貫穿南北城門,橋下舟楫往來,橋上人來人往,四周盡是巨宅豪戶,誰能想到在這樣一個城市的交匯區內,藏著聞名天下的楊公寶藏開啟機關。
秦書凡邊走邊看,躍馬橋的龐大令他震驚。
橋身以雕鑿精致的石塊筑成像天虹般的大拱,跨距達十多丈,兩邊行人道夾著的軍馬道可容四車并行,在大拱的兩肩又各筑上兩小卑,既利于排水,又可減輕大拱的承擔,巧妙的配合,令橋體輕巧美觀,坡道緩和,造型出色。
橋上的石雕欄桿,刻有云龍花紋的淺浮雕,中間的六根望柱更與其他望柱有異,為六個俯探橋外的石龍頭。
石橋兩邊立著兩排石制望柱,粗略估計,大概有三四十根,雕刻得紋理清晰,古樸蒼涼,就像兩排筆直站崗的衛士,靜靜的守護著這座大橋。
走到橋中央,向下望去。
只見石橋中間有六根望柱,這六根望柱頂部給雕成六個俯探橋外的石龍頭,畫龍點睛般為石橋平添無限生氣,六根龍頭望柱的結構與其他望柱有異,非是整根連著的,而是把圓柱嵌進中空的方柱內,若不細看連接,還覺得是渾身一體。
秦書凡伸手在那六個龍頭上扭動了幾下,過了五息,整座橋忽然輕輕顫動起來,好半晌才停下來。
這時河水開始震蕩,橋底河面處現出奇異的波紋,顯示河床生出異樣的變化,還有氣泡冒出,咕嚕咕嚕作響。
詭異的一幕,讓橋上行走的民眾駐足觀看,議論紛紛。
“故人來了……”
秦書凡忽然低笑一聲,只見一名身穿素白武士服,頭裹英雄巾,身材嬌小的女子,帶著百多名披堅執銳的軍卒從橋對面沖來。
此女正是獨孤鳳。
秦書凡轉身下橋,進了有西市第一樓之稱的福聚樓,此樓的高層景致最好,坐在窗邊可盡覽永安街和躍馬橋一帶的迷人風光。
選了一處靠窗位置,叫了些茶點,秦書凡端起茶杯向外看去。
“躍馬橋出了何事,馬上令水鬼下水查看。”獨孤鳳指揮眾軍卒行動,頗有一副指點江山的大將軍味道。
就在此時,永橋大街街頭出現七八個人,有男有女,個個衣著奇特,腳下踩著奇異的步伐,在人群中連連竄行,幾個呼吸便上了躍馬橋,齊齊向水面看去。
“爾等何人,躍馬橋已然封禁,馬上離開!”獨孤鳳手持寶劍,帶著數名軍卒走來。
這些人個個氣勢不凡,明顯是江湖中的高手,但是獨孤鳳不明白,似這類高手都去了洛陽湊和氏璧的熱鬧,怎么還會逗留在長安。
一名戴著面紗,體態豐滿的女子轉首道:“原來是獨孤閥的五小姐,聽聞令尊去了洛陽,五小姐留在長安城照顧祖母,沒想到還有閑心在街上溜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