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時代很多人下鄉當知青,老爹則是兵改工,他們的工作都是直接分配的,真沒得選。在平行世界,年輕時梁坤郁悶家里窮,后來他能理解爹媽的難處了,老一輩想出人頭地太難。
一說到性格,大家就有了新話題,開始討論樓下那一家子。
王珊珊大概高考發揮一般,王秀英回來時,發現他們一家三口臉色都比較難看。陳霞問梁爽考的怎么樣,梁爽笑著說考600分問題不大,他們的臉色就更難看了。
王珊珊那副精神萎靡的樣子讓人看了擔憂,父母也不敢狠說她了。相比之下,梁坤的性格省心多了,只要他不把人打傷,需要家里賠錢。
高考結束,兄妹倆終于不用再看書學習了,吃完飯一家人都在屋里聊天看電視。這種日子他倆很久沒有過了,備戰高考期間,看電視是一種奢侈。
一閑下來,梁坤反而有些不自在。高考結束,他更加意識到自己的變化有多么巨大。這和好人有好報系統有直接關系,他覺得不做任務,不出去接觸人,不學點新技能的話,就是在浪費時間。
梁坤已經想好假期干什么了,去大學報到前練兩個技能小吃制作和法語,反正閑著也是閑著。他還想多抽空出去走走,說不定就碰上能做的任務了。
梁坤離開學校時問了生活臺的記者王磊采訪的內容大概什么時候播出,8點50分提議把頻道換到了生活臺,關于高考的新聞剛好開始了。
高考是一年一度的大事,許多頻道都會趁著熱度,報到各個考點一些吸引人的事。往年記者的主要采訪目標是實驗中學,附中等名校,因為他們的升學率最高。今年梁坤的出現打破了這一定律,節目幾乎就是他的專訪,沒其他人什么事了。
生活臺派出了多名記者,不是沒有其他素材,但是和梁坤的事一比,根本不算新聞。
幾乎所有學生在高考后接受采訪都保持著低調,忠厚老實。他們感謝父母,感謝學校,感謝老師的悉心栽培等等,基本不會“說錯話”。
可是梁坤這種會“說錯話”的人,才是媒體最喜歡的,他一開口全是新聞,討論一個星期大家都不會膩。
看到梁坤面對鏡頭對119中副校長直呼其名,并挑釁那些看他不順眼的人時,王秀英、梁國徽、梁爽三人都目瞪口呆。這大概是前無古人,后難有來者了吧?
“你瘋了嗎?”梁國徽問。
兩女也看著梁坤等他解釋,三人都無法理解梁坤的想法。
他為什么要自毀形象呢?這樣上了大學,會不會被老師討厭,被同學孤立呢?
“我肯定沒瘋,而且要出名了。”梁坤懶洋洋的說:“我性格本來就是這樣,誰惹到了我,我就要報復,沒必要忍著。我裝不了老實人,也不怕被人知道真實性格。”
“你以后上了大學肯定還得和人起沖突。”梁爽精練的總結了一句。
“就你最了解我了。”梁坤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