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坤在軍區健身房進行了測試,并和許多人單挑PK后,才知道自己現在有多強,比前世巔峰時期要強得多。以前他格斗靠的是身體素質,很勇猛但沒多少技術可言,如今他是開掛的,打出了花樣。
功夫的理念,簡單說就是教人怎么打,怎樣用弱小的身軀對抗強大的壓迫。這是一個很考驗人記憶力的東西,拳腳、膝肘的變化特別多,臨場應變顯得極為重要。
所以,功夫高手都不是頭腦簡單的人,相反,他們是特別擅長用腦子的一群人。
怎么進攻,如何防御,都需要腦子。所謂套路就是一個個招式組合,高手使出來是有效手段,對缺乏格斗意識的人來說,練了那也只是體操。
普通人練拳,每天練個幾十遍,打完渾身跟洗了桑拿一樣,臨敵時才有可能靠著肌肉記憶做出本能反應,一出手就連招制敵。當人練到心里有個假想敵對打的程度,套路練習才能取得成效。
梁坤不是這樣,他隨便練一練就把套路記熟了,錯誤越來越少。他無論單人練習還是和人切磋,都被系統判定為訓練,記錄訓練內容斌并給予輔助提示。
只要對手和他打過,下次再較量他就記住了對方的特點,能做出適當的應對。這就像是鋼鐵俠PK美國隊長,用人工智能分析出了隊長的習慣戰斗模式后作出反擊。
要不是梁坤能控制出手力度,切磋時總是手下留情,能把很多人打成重傷。大家還是低估了他,即使是和教官單挑,梁坤也會留三分力,不用真功夫。當然教練應該也留力了,不可能對他一個剛畢業的學生下死手。
無論梁坤的技術動作不夠標準,還是格斗時選擇錯誤,系統都會給予提示,讓他心里不舒服。靠著超強的記憶力和輔助,他提升速度驚人,已經是個高手了。
他在練拳擊時“心靈感應”的作用最大,教官覺得他現在就能去做職業拳擊手。
1982年8月2日出生的梁坤剛過了19歲生日,力量卻能勝過大多數20歲到30歲之間的軍人,速度更勝過這里的所有人。
他都沒有系統訓練過就有這樣的實力,天賦驚人。等他身體素質達到巔峰時會有多強?教官表示無法想象。
拳擊運動的技術包括攻擊、躲閃、放松,移動、扭斗技術等等。這大概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一項運動,倆人打起來就有了。由于拳擊運動只能用拳頭,不能使用腿腳肘膝,梁坤的預判會更準確,不用分心防著對方出腿。
只一周,梁坤的徒手格斗技能就飆升到了D級82%,很快能升上C級。
被名校大學生比下去以后,新兵們訓練的更努力了,他們都覺得有點丟人。這件事倒是沒有傳到媒體那邊,屬于封閉式訓練,否則肯定有人來采訪梁坤。
梁坤晚上的生活也很有規律,包粽子并指導三叔梁國泰包粽子。
授人與魚不如授人于漁,梁國泰非常感激。雖然他包的粽子還是不如梁坤的好吃,肯定好過普通的白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