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悅然和艾尼瓦爾只和梁坤聊了一會兒天,就有點羨慕他。
他身上有一股闖勁,這種人容易成就一番事業。而且他不怕輸,年輕沒有失敗。
姜悅然好奇的問:“你沒有害怕的事嗎?”
“有,我怕回到過去。”梁坤笑著說了句大實話。
姜悅然以為他說的是回到中學時期,其實他說的是平行世界,變回廢柴大叔的自己。他曾做夢夢到過幾次,對他而言那是最恐怖的惡夢,因為是有過的記憶,不容易醒。
“那個……你還有其他原創的曲子嗎?”姜悅然不好意思的問了重要的問題。
她愿意組隊,主要就是看好梁坤的才氣。比演奏技巧、舞臺經驗,梁坤不可能好得過音樂學院的老師。
臨時拼湊的隊伍如果想要脫穎而出,除非用原創的曲子吸引眼球。另外,梁坤一個沒有考級的業余民樂愛好者參賽也是一大噱頭,會引得更多人關注。
到時候主辦方可以這樣宣傳——不會吹拉彈唱的高考狀元寫不出好。
“原創的曲子我確實有,不只演奏過的那三首。不過能不能合奏,要看我們能用哪幾種樂器。”梁坤交了個底。“我現在比較擅長的就兩種樂器,笛子和嗩吶。你們擅長什么樂器?”
想出成績,他有好曲子就不可能藏著,必需了解彼此,盡快磨合。
“我會的很多,精通的只有洞簫、笛子、二胡這三種。”姜悅然有點尷尬,她擅長的樂器和梁坤重疊。
比笛子吹奏,她的技術甩現在的梁坤一截,比賽時她就清楚這一點。而讓梁坤負責吹嗩吶的話也不合適,在合奏曲中很少出現嗩吶,因為吹嗩吶的人都是站C位的。
梁坤很可能是所有參賽者中最年輕的一個,他目前的嗩吶技巧在選手中肯定屬于較差的,讓他在C位等于自曝其短。而且嗩吶合奏的曲子不多,近期比較有名的《好漢歌》等等不是他們四人可以搞定的。
食物陸續送了上來,三人邊吃邊聊。
姜悅然解釋說:“你不用擔心沒有上場機會,瓦爾精通冷門樂器,到時大概需要你吹笛子,我拉二胡。”
梁坤明知故問道:“瓦爾哥精通什么樂器?到底有多冷門?”
艾尼瓦爾嘆道:“我最精通的樂器是薩塔爾,不知道你聽說過沒有……第二種比較擅長的樂器是古琴。”
“聽說過,我覺得這兩種都挺好聽的。”梁坤笑道。
古琴雖然學的人多一些,相對于其他民族樂器依然是冷門。因為古琴不單單是一門技巧性樂器,還很追求境界,那種禪定,凈心的感覺,聽起來很舒服。
古琴和一般樂器不一樣,更多是彈給自己聽的。一般的樂器創造出來就是在不同環境下表演的,而古琴更偏向于修身養性。
古琴弦少,音色單一,不利于演奏一些現代樂曲,局限性太大。古琴音量小,不論是獨奏還是合奏都不占優勢,很少有合奏曲會帶上古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