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為了快速提升笛子水平想出的練習曲。我比較喜歡看日本動漫,聽過許多快節奏的歌。所以,這首曲子有些日式風格,我不知道大家是否這么覺得。”
就算梁坤不說,未來也會有人提出疑問,不如大方的承認從日本動漫里找靈感。
一位年齡一看就過60歲,頭發花白的男評委笑道:“你一說我就理解了,確實有很濃的日式風格,很像你這種愛玩的年輕人能寫出的曲子。”
一個女評委問:“你的技巧讓我很驚訝,你學笛子多久了?真的像新聞上說的那樣只學了幾個月嗎?”
“說出來大家可能不信,但我確實是上大學后才學樂器的。”梁坤如實回答:“開始只是愛好,我也沒想到進步這么快。”
電視機前很多家長都開始考慮讓孩子學笛子當特長了,這好像是能速成的樂器,將來考大學時應該也能加分。一些年輕觀眾也想學,因為他們覺得梁坤吹笛子很帥。
現場專業人士們卻不這么想,依舊不敢相信梁坤短時間能吹到這個程度。
你是人嗎?你是笛子精啊!
又一個評委問:“聽說你是燕大的學生,以后有興趣往音樂圈子發展嗎?”
“當然有興趣,這是我的愛好。但我肯定不會放下寫作,寫已經是我的職業了。”
梁坤的隊伍又是首日表現最好的,七個評委給出了高分,三個不喜歡這種曲風的人打分也不算低,因為梁坤展現了驚人的技巧。
現場導演特意安排過,攝像師在梁坤下臺后也給了他很多特寫鏡頭。他不但演奏精彩,形象也是所有選手中最亮眼的。
很多樂隊統一了服裝,卻穿的和大飯店服務員似得。穿正裝的那些人又像是到大飯店參加婚宴的,在周末湊到一起齊活了。
主辦方負責人發現捧梁坤是個明確的選擇,因為他的表演一結束,收視率立即就降了。后面有民樂大佬帶隊壓軸表演,收視率也沒再升回來。
所有人都覺得之后的比賽有點無聊,雖然演奏的是名曲,但不像梁坤的曲子那樣充滿新鮮感,也不像他那樣揮灑自如。
比賽結束后,又有一群記者們圍著梁坤讓他談感想。
記者問:“你說靈感來自日本動漫,能說說是哪一部動漫嗎?”
“這首曲子是有歌詞的,內容是華國的故事,只是我融入了日式風格,讓節奏更加歡快。初賽時的那首曲子也有歌詞,只要有合適的歌手演唱,未來大家肯定會聽到。”
梁坤借此機會給自己打了廣告,喜歡他曲子的歌手們可以來找他邀歌。出價合適的話,他樂意賣出去幾首,反正自己也沒法唱。
2001年還沒過完,他就準備走出成名的第三步。只要他有了名氣,吸引大牌歌手邀歌,火上十首后,大概就可以多個“著名詞曲作家”的頭銜了。
不要小看這種頭銜。像李綜盛、羅大右、黃霑等人自己唱歌嗓子都一般,但他們在樂壇的地位遠不是偶像歌手能比的。通常,人們把他們稱為“樂壇教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