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昨天的話簡單翻譯一下,類似于:“算命的說我是一將功成萬骨枯,不過我不同意,我認為出來混的,是生是死要由自己決定。”
媒體的人都是擅長炒作的,他們知道今天新聞的影響力。這次比賽只要梁坤做到了自己說的原創曲子質量高,好聽有內涵,不給他冠軍會有爭議。
如果給了梁坤冠軍,民樂圈子的一群成名演奏家可就太沒面子了。他們是收到了邀請函后為名利而來,誰會甘愿做一個新人成名的踏腳石?
擋人財路者,如同殺人父母,而阻人前途者更甚!
之前所有的爭議都圍繞著梁坤,就因為大家都不希望他走的太遠。結果他不但在決賽中突圍,還是分數最高的。
更尷尬的是,賽后梁坤先下手為強,接受采訪說了一大通。今天看他不順眼的民樂大佬們都不好質疑他了,只能匿名說上幾句,不疼不癢,毫無氣勢。在網上,這些似乎有點酸的質疑還會被梁坤的粉絲們狂噴。
老演奏家們的粉絲,大都是上了年紀的人,接受新鮮事物能力有限,上網的人少。梁坤的粉絲大都是學生,會上網還有點叛逆那種。雙方戰斗力天差地別,大佬們節節敗退。
這時候,華國已有了飯圈文化的雛形,上網的人越來越多。人們經常用企鵝號聊天而不是用手機互發短信。
“飯圈”作為內地追星族在互聯網大環境下形成的群體,從它誕生的那一天起,就呈現出了為互聯網輿論戰爭而生的特質。它具有分明的階級,嚴謹的組織架構,強大的自我驅動力和不計后果,不惜代價的侵略性。
在平行世界,飯圈文化可以說是從2005年的“超級女聲”開始的,是由“春哥”帶起來的。現在“坤哥”橫空出世,讓年輕人更早的有了可崇拜的對象。
雖說性別不同,但是有個性的哥,總是比較吸引人的。
主辦方領導早上召集眾人在一個大會議室里開會,不只是活動負責人,連十個評委也參與了。
主事人先說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分析了厲害關系,然后問道:“大家都說說自己的想法吧,主要是今晚的比賽。如果梁坤的隊伍演奏原創曲子非常好,比昨天的還好,要不要給他們這個冠軍?”
尷尬的事情發生了,大家說話都是模棱兩可,等待其他人的發言,想要隨大流。一小時后,“給”和“不給”選擇各一半。
這些人裝出“折中,公允,調和,平正之狀可掬”的神態來,實質藏著一顆勢利的心。電視臺的人只關心收視率,老評委們已經退了,怎會冒著“晚節不保”風險做有爭議的事?
孔子曰過:“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這段話第一句是不把脾氣發出來,若是必要發出來,那應該把話說的中和合適,這是個人修養講話分寸問題。
現實中孔子的中庸之道,被很多人理解為折中主義。折中主義作為個人處世哲學,就是精致的個人主義,使個人變得圓滑世故,自私膽小,工于計算。總之不敢分是非堅持正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