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盜墓筆記》,南派三叔在這個系列一共寫了九本,系列圖書總銷量超過1200萬冊,這背后的版稅是可想而知的。版稅的收入不低,相比于影視化改編,卻也只是九牛一毛。
2014年南派三叔成立了南派影視投資管理公司,從事IP生態產業系統,隨著2015年第一部《盜墓筆記》電視劇在愛奇異開播,正式開啟了視頻網站的付費模式,南派三叔因此賺得缽滿盆滿。
不僅如此,2013年開始,《盜墓筆記》話劇開始在各大劇院演出,票房收入也十分可觀。可以說一部《盜墓筆記》,托起了南派三叔整個商業帝國。有新聞稱,他靠《盜墓筆記》系列,成為了估值15億的公司董事長。
現在才2002年第一天,梁坤有得是時間提升。他還有孫睿、徐珍珍這種對娛樂圈感興趣的好友,到時完全可以開公司做個視頻網站出來。現在還不到時候,太早了沒前途。
李客勤的心情很復雜,他19歲的時候剛出道,推出了自己的同名EP,其中有自己首次填詞的《理想的開始》和向雪懷給他填詞的《誰愿分手》,但反響都平平。
即使如此,他當時也覺得自己在同齡人中是佼佼者了,因為很多人都還在上學,無法憑本事賺錢,更無法出名。
19歲的梁坤,上的是全國最好的大學,屢有驚人之舉,已有了百萬身價。李客勤覺得自己和真正的天才相比,差距太大了。
同時,他又感到很幸運。幸好他被央視邀請來參加元旦晚會了,在燕京方便找梁坤邀歌。如果他沒來的話,等梁坤紅了以后,或許就沒那么好談了。
現在他們不僅談的很好,還成為了朋友,只要梁坤愿意繼續為他寫歌,李客勤看到了近幾年制霸樂壇的希望。說不定他能連續獲獎,一舉奠定在歌壇的地位。
這頓飯吃的時間特別長,兩人又聊了三個多小時。梁坤不是寫完就沒事了,他答應編曲,考試結束后去香江參與專輯錄制,這項到時也分紅。
大眾所謂的“作曲人”,一般被叫做songwriter,即“寫旋律的人”,學院不承認這種人為“作曲人”。音樂學院所指“作曲人”一般是cposer,是兩碼事,所有音符都自己完成才叫cposer。
“編曲”其實相當于cposer的工作,只是主旋律經常由其他人完成。
編曲通常需要完成多種甚至數十種樂器的寫作,并互相協調,還要安排不同樂句的感**彩起伏,工作量和寫旋律不是一個等級的。很多時候低端編曲還要負責幫人修音高,處理人聲,調整段落和節奏之類完全和編曲無關的事情。
另外有時候錄樂器,進棚子,請樂手還要額外費用,這些硬性的成本都會算在編曲的錢里面,尤其管弦樂這個成本很高。
當然,如果請真正的“作曲人”來從零開始做出完整的音樂,而不是寫個旋律就丟給歌手,其費用也是更高的,梁坤就是這類作家。
畢竟,物以稀為貴。
隨便找個人多花點時間哼哼,也有可能寫出完整的旋律,但是編曲的門檻很高,往往是技術和經驗缺一不可,一般人做不來。
梁坤的曲子如何表現最好,其他人很難比他更懂。梁坤痛快的答應了,對他而言這是小事一樁,過年少在家待幾天就是了。
他唯一的要求是編曲時要給他找個封閉的小屋閉關,有助于思考,其實就是方便和潛意識溝通。最近天太冷他已經不去學校的舊倉庫了,工作得等考試結束后再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