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梁粉”看了新聞后諷刺起來。“那學生應該寫什么?作業嗎?這幫人自己的書沒人看,看梁坤每本書都暢銷,妒忌了吧?”
“以前寒寒《三重門》火了以后,也有一群人出來噴他,挑他的毛病。現在這幫人又開始鬧騰了,不看《鬼吹燈》,難道看他們寫的那些垃圾?”
“有些人肯定很著急,當年寒寒好歹還上節目和他們辯論過。靚坤是直接不搭理他們,完全不把這些人當回事。《鬼吹燈》說好了要寫300萬字以上,是長篇系列,不是隨便什么人就能叫停的。”
“太可笑了,還盜墓賊的腳本,鬼吹燈大部分是編的,假如盜墓賊真用這些方法來盜墓的話,那他們就有的樂了。”
無論評價好壞,對《鬼吹燈》都是一種宣傳,使得銷量持續增長。很多原本不喜歡這類的人,都因為看了新聞后好奇,去書店買了一本。
因為梁坤的版稅提升了許多,整個系列的字數又比上一本高得多,他這次靠版稅要賺翻了。
這次梁坤又拿到了三十本,寄了幾本回家給親戚們留做紀念。其實他不寄,親戚也都能看得到,在泉城又賣火了。
梁坤的名氣越大,一些人就越倒霉,119中一直被人們提起。當初梁坤考了狀元,119中都沒有給他半點獎學金,現在卻拿他天天做宣傳。
可惜當初119中對梁坤不夠好,他的新聞又太容易在網上查到了。119中拿他做宣傳起的都是反效果,在網上多次被網友群嘲。最后報考這所學校的人,不是因為看好這里的師資力量或為了和梁坤做校友,而是這所學校的分數線在泉城高中里是比較低的。
發行了一周后,梁坤的父母、爺爺、奶奶都被記者采訪過,也經常被鄰居拉著聊天。
鄰居問的一些問題相當奇葩。“老梁,該不會寫的就是你的故事吧?你和英子(王秀英)年輕時是不是一起去盜過墓?”
“老梁,你胳膊的傷真的是在部隊傷的嗎?是不是在盜墓的時候傷的?”
“……”在尬聊的時候,梁國徽和王秀英的表情相當精彩。
在他們看來,兒子的是很精彩,也非常有才,可這些故事假到不能再假了。
他們也想問問梁坤是怎么想出這些故事的,想象力太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