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齊魯省東萊人,熱愛音樂又有不錯的嗓子,從小就十分向往華國音樂學院。這所學校的民樂系、聲歌系在全國可都是數一數二的,要想考上,不光要有良好的音樂天賦,還需要更專業的名師指導,這就意味著得來燕京“深造”。
為支持蘇顏的夢想,她工人出身的父母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讓她先到燕京上音樂學院附中。這是一筆巨額的花費,對于月工資總共只有不到兩千元的家庭負擔沉重。
她的父母賣了房子,一共換得十五萬元,加上家里親戚湊的兩三萬元,為蘇顏交學費、托關系四處拜名師。父親為了照顧女兒,更是在遠離燕京城區的昌平租了兩間民房居住。
蘇顏平時還做家教、在餐廳兼職唱歌來補給日常的生活開銷。去年她順利考進了聲歌系,成為了本校一個很“勵志”的學生。
其實這不怎么勵志,藝考是條“燒錢”的不歸路。王芳覺得,當一個普通家庭不惜一切代價與藝術夢想捆綁在一起的時候,無論是前進還是后退都不是件容易的事。蘇顏就是最好的例子,為了支持女兒的夢想,他家的生活就像走鋼絲,一步邁錯就可能全家完蛋。
但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很多人都被雞湯洗腦了,他們慢慢的開始信奉起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忽略了自己的消費水平。他們認為這是正確的,說美國人都是這么過。
那些沒有存款的美國人,2008年次貸危機時許多無力還貸,統統被銀行趕出了家門,最后只落得個白茫茫大地真干凈,就是膚色比較黑。
遇到事沒錢看病,甚至沒錢吃飯,到處借錢的人,他們到底哪里瀟灑了?
蘇顏家里就沒什么積蓄,父親在燕京陪著她北漂,也找不到賺錢的好工作。他經常值夜班,熬的身體不行了。
心肌梗死不是絕癥,能治愈,但是他們有錢嗎?沒錢,小病都能拖出大事來。
“辛辛苦苦三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這是很多人對大病突襲一個家庭的形象描述。現有制度下在很多地區,一旦患了大病,會給一個普通家庭經濟狀況帶來災難性的壓力。
梁坤聽了王芳和蘇顏的講述,淡淡道:“那么這是真的了,你跟我去躺銀行提款吧,然后我送你去醫院,交上錢盡快給你爸做手術。”
蘇顏哭的梨花帶雨。“謝謝你,太謝謝你了。”
她是和舍友聊天后,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來求助梁坤的。最近梁坤等人在學校里練習的事,新聞都報道了。
她在學校里借錢,同學們肯定沒那么多錢,得向自己的家長要。基本上,他們來一句“我爸媽不愿意”就拒絕了。成年人的想法相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蘇顏家的親戚都不富裕,當初父母想培養她學音樂,親戚們就反對,覺得這是異想天開。這次人命關天,他們找親戚借錢也湊不出手術費。
這個年代的普通家庭都很窮,也就幾萬存款,想救人大概就得考慮賣房子。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何況這還不是孝敬長輩呢?他們都怕蘇家借了錢以后還不上。
蘇顏要不是實在沒辦法,不會來找偶像幫忙。新聞上說過梁坤有錢,但對方沒有幫助她的義務,直接拒絕就行。
結果梁坤聽了她的事后,竟然痛快的答應了借錢,順利到讓她有點懷疑自己是在做夢。
孫睿買的商務車,平時要送Beyond樂隊和方錦龍回酒店,然后他和梁坤一起回家。
今天時間有點早,還是周六,孫睿參加燕大話劇社的活動去了,把他叫過來不太好。于是梁坤給家里打了個電話,康斯坦丁說他有空,愿意出來跑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