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年輕演員,連年齡比較大的香江導演都是梁坤的粉絲。“國際坤”實至名歸,執導電視劇和到好萊塢執導電影,級別差太多了。
“坤哥,你要不要給大家說幾句?”導演問。
“那我簡單說幾句吧。”梁坤站到了屋子中央,笑道:“相信很多人會對我感興趣,好奇我為什么忽然跑到好萊塢當導演去了。我成功除了腦子好用,運氣好以外,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認真。華哥也是這么紅的,做事認真,奮斗,就一定會有回報!”
“我保證這部電視劇一定會紅,演員們的人氣會提升。大家可以把這部戲當成一場試煉,好好的演,磨練演技。也許有一天,你們也會站在更高的舞臺,紅遍亞洲,紅遍全球。我就說這么多,我是來看拍戲的,大家繼續啊。”
于是,劇組又開始拍攝了。
梁坤在一旁和朋友們聊了起來,華子和陸露的戲他沒興趣看。
唐傿問:“你在國內準備待多久啊?”
“待到12月底,我已經和斯皮爾伯格說好了,得去參加他執導的《慕尼黑》首映禮。《忌日快樂》剪輯完就安排檔期,1月上映,我還要在美國做宣傳。”
孫睿好奇的問:“為什么不選2月上映?情人節上的話檔期更好吧?”
“2月有大片競爭,小成本電影怎么和大片爭?1月幾乎沒競爭,哪怕有大制作也是對質量沒信心才選的這個檔期,更容易出成績。”
電影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商品,由于其不具備明顯的價格競爭空間,檔期便成為影響電影票房收入的關鍵因素。
進入21世紀,好萊塢市場已經細分得非常徹底。每一部電影都需要創造出自己的目標觀眾,同時還需要打一場“宣傳大戰”。
在電影打動目標觀眾的過程中,經常有不利的狀況發生。比如競爭對手選擇在同一時段播放針對同樣類型觀眾的廣告,或者在同一檔期也有相似類型的電影上映的話,“目標觀眾分流”就在所難免了。
如果這樣的情況出現,即便是占據上風的那部電影,也會損失一部分目標觀眾。因此,為了保護票房收益,每一家電影公司都會極力避免這樣的情況出現,對檔期進行調整也就在所難免。
梁坤和韓國女星金柳真也聊了幾句,她到華國拍戲,特意學了華語,挺用心的。
一會兒,“華子”靳冬的戲拍完,導演叫孫睿和柳真,輪到他們上場了。
梁坤和唐傿繼續聊天,在一旁看孫睿表演。
這段是陸濤和米萊聊天的戲,米立雄讓女兒來勸說陸濤放棄做節能樓,取消追加投資,這樣可以節省五千萬。
米萊以為很難說通陸濤,結果這次他答應的很痛快。
“你今天怎么這么容易就想通了?不管你的設計了?”
“節能樓現在太超前了,這個夢想可以放在以后完成。如果我堅持這么做,坑的人就太多了。我不能因為夢想坑你爸,更不能坑你。”陸濤笑著回答。“這個項目受挫,我忽然明白了一件事,人不是為夢想活著,而是為現實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