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他能跑出什么成績?真有實力拿金牌嗎?”
“不可能吧,他如果參加田徑比賽拿金牌那就不是小丑,是蝙蝠俠了。他應該去參加拳擊比賽的,我覺得他打拳肯定拿冠軍,2004年時太強了。”
“說不定他跑步和劉祥一樣厲害呢,華國人未必贏不了黑人啊。”
一群人聊著天,旁觀梁坤測試,都想知道他到底有多厲害。
要是在劉祥橫空出世之前,梁坤說自己要拿奧運會田徑項目冠軍,估計全國沒人會相信。2004年劉祥已經拿過冠軍了,不少人開始期待奇跡發生。
有一個人成功過了,為什么不能再出現第二個?
近幾年,華國人的身體素質真的是越來越好了,這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以前不行,90年代華國的運動員普遍比歐美國家的運動員瘦。
劉祥的奧運金牌意義非凡,就因為他提升了國人的信心。人們忽然發現,原來黃種人的身體素質可以和黑人一樣強。
有人問劉祥:“你和他最熟,知不知道他能跑多快?”
劉祥搖了搖頭,笑道:“我沒見過他跑步,只知道他不是個愛吹牛的人,他說自己能爭冠,就一定有實力。以前我也不信他能拿拳擊冠軍,結果他把所有對手都一回合KO了。”
一件事能否讓人相信,關鍵不是看這件事的難度,而是要看這話是什么人說的。
在籃球場上跳起來摸到籃板不難吧?稍微有點運動能力的人就能做到。但如果這話是潘長江說的,所有人都知道他吹牛,肯定做不到,除非他先用伽馬射線變身成韓德君。
梁坤說什么都有人信,他做過的神奇的事情太多了。
而且,這些田徑運動員們都希望梁坤真有實力,像劉祥一樣奪冠。他們不會妒忌達到這種水準的人,因為相差實在太多了。
今年,大部分華國田徑選手是在不斷的沖擊奧運參賽標準。
上個月,田管中心國管部胡主任這樣對記者說:“按計劃,我們希望能在30個小項上達到奧運A標。我們已在20余個小項上達到奧運A標,另有10個小項達到了B標。燕京奧運會的田徑比賽共有47個小項,我們希望爭取到盡可能多的入場券。”
足夠多的運動員獲得入場券,是一個橙色任務。梁坤見了這位胡主任,是個發布任務的大戶。梁坤無法提升其他人的成績,只能保證自己發揮出色。他把橙色任務接了,能完成最好,完不成無所謂,參加奧運會順帶的。
更多的入場券并不意味著有更多的獎牌,卻顯示著華國田徑的明天,相關領導非常重視。
按燕京奧運會田徑項目參賽隊員的選拔標準:如果報名運動員均達A標,每個國家奧委會每個項目最多可報3名達標運動員。如果報名運動員達B標,每個項目最多只能報1名達標運動員。
領導們希望多一些運動員參加比賽,哪怕第一輪就被淘汰,能感受大賽的氣氛也好。運動員還有時間提升成績,直到明年6月27日,那是最后一次奧運達標賽。
沒有意外的話,梁坤是參加這兩個田徑項目的唯一華國選手,只有他能達到A標。沒有他的話,只有兩個B標選手參賽,第一輪就被淘汰,走個過場。
梁坤測試400米時,田徑隊教練安排了兩個人和他一起跑。這兩人都在國內的比賽中取得過佳績,是田徑隊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