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道理說得通,曾擔心超人失控的蝙蝠俠卻選擇站在了超人一邊。
他說:“我以后會盯著他。你怕的是超人失控?不,你怕的是你無法掌控這個世界。”
蝙蝠俠制造“反超人戰甲”,是因為無法抵抗內心的恐懼。超人近似神靈的力量給了他巨大的壓力。這就是人類,所以世界上才有“先下手為強”這樣的句子,因為人們害怕“后下手遭殃”。
在擊敗超人后,蝙蝠俠也戰勝了內心的恐懼。當他選擇放過超人的一瞬間,背負了一件大事,他給自己賦予了“安全閘門”的職責。
這樣安排文戲,三個角色的人物性格都立起來了。尤其蝙蝠俠,凡人之軀,比肩神明。
雖然超人電影先拍,但在梁坤心中,蝙蝠俠才是DC的老大。因為他和隔壁漫威的鋼鐵俠一樣都是凡人靠科技,人設讓觀眾們更有代入感。
扎克-施耐德版的三個重要角色全都塑造的很失敗,弱智的超人和更弱智的蝙蝠俠。
盧瑟則是個神經病,還是一個模仿小丑,有頭發的神經病。原版電影不撲街就是活見鬼了,上映進入第二周票房便慘遭滑鐵盧,比首周暴跌68.4%。
原版觀眾之所以喜歡神奇女俠,就因為她看起來正常多了,大戰中表現的還很酷。梁坤會把戴安娜拍的更酷,因為她能用真言套鎖拉著閃電飛來救場。
魔改版盧瑟造出毀滅日并不是想毀滅世界,而是失算了。他倉促的研究了氪星科技,以為自己的血和佐德尸體的混合產物會聽從自己的命令,然而毀滅日根本就不受控制。
瑪莎被綁架的戲份當然也刪掉了,梁坤實在理解不了原版想表達的思想。女友露易絲受害時,超人在千里之外就能感應到,但他卻感應不到媽媽的所在。
蝙蝠俠說:“伯母就由我去救,你放心吧”。
關系到母親的性命安危,超人居然在知道了綁架地點的情況下,認同的說:“那你去吧。”
超人自己去救媽,5秒鐘就能解決的事,蝙蝠俠開蝙蝠戰機過去足足打了5分鐘……
蝙蝠俠和超人打一架,電影中的時間點就和《美國隊長3》一群人組團打架差不多。巴里和阿福做后勤幫了點忙,蝙蝠俠打敗超人,讓他恢復了正常。
他們一起去找盧瑟的時間點,就像是美隊和冬兵去西伯利亞。
這部電影不好拍,因為動作戲很多,不但要實拍,還有大量的綠幕拍攝。哪怕梁坤有系統輔助,一些地方也得摸索著來。
比利-贊恩和迪倫-奧布萊恩的戲份最好拍,倆人的劇情不需要特效。他們的文戲都演的近乎完美,因為都是本色演出。
亨利-卡維爾和本阿弗萊克的戲則得一遍遍的來,兩人的演技都有點問題,動作戲還不好拍。梁坤經常親自下場打一段,教他們怎么演的更漂亮。
從三月初拍到了九月,耗時六個多月時間,劇組終于搞定了最后一場大戰,梁坤宣布《蝙蝠俠大戰超人》殺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