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團長不在此地,我們還是先救下求援的領主,避免與東漢區的軍隊交鋒。”
高麗領主打出旗語,讓躲在山坡上、被楚天打殘的高麗領主率領潰兵下來匯合。
險些戰死的高麗領主見到同伴,趕緊下山與之匯合。
如果不是援軍到來,他就要被兇神惡煞的宗主國領主俘虜了。
這個倒霉的領主清點身邊的兵馬,竟然只剩下5、6百人,其余的人要么戰死,要么潰散,不知所蹤。
他的騎兵并沒有被花木蘭全殲,只是逃了很多,散布在戰場上,以后會逐漸歸隊。
花木蘭為了拖住對方的主力,也沒有精力去逐個追殺對方的逃兵。
“對方的軍隊竟然如此強悍,我們暫且撤退。”
四個高麗領主決定以后,以輕騎兵殿后,然后大部分向南撤退。
楚天和公子文匯合,沒有追擊。
從南邊峽谷一次跑出四個高麗國領主來看,對面一定是高句麗大軍的營地,他們兩支軍隊四千人一頭莽過去,豈不是羊入虎口?
“地形已經很明確了,峽谷北邊是安市城,南邊是高句麗的援軍大營。高句麗大軍分為兩部分,一部堅守安市城,城主可能是楊萬春。一部是來自平壤北部的援軍,統帥是高延壽、高惠真。至于唐軍,應該在安市城外圍扎營,以及控制北部峽谷的重要山頭。我們只要向北邊行軍,就可以與唐軍匯合。”
楚天鋪開地圖,與公子文商議行軍路線。
第一次國戰在千山山脈的峽谷中交鋒,對于絕大多數領主而言,這是一次艱難的戰役。
他們必須要和對方在峽谷斗智斗勇。
楚天注意到公子文身邊的名將龐涓。
此時的龐涓意氣風發,沒有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落寞。
龐涓據說和孫臏同為鬼谷子的徒弟,曾經率領魏武卒攻破趙國國都邯鄲,五敗韓國大軍,如果不是遇到天敵孫臏和當時頗為強盛的齊國大軍,龐涓也許可以成為戰國名將。
還有陷害同門師兄弟的人品,估計也不怎么樣。
公子文沒有足夠的資源和建筑招募魏武卒,手中只有一隊四階的兗州重步兵,任命龐涓為重甲士卒統帥,作為魏武卒的下位替代品。
兩人合兵,清掃戰場,戰利品主要歸楚天所有,因為這支高麗軍隊是楚天的軍隊擊潰的。
楚天清點兵馬,兩千人陣亡大約百余人,殺敵數百,還有大量高麗兵潰逃。
花木蘭使用的漢刀甚至因為砍殺而卷刃。一把白銀級的漢刀就此報廢。
“每個弓箭手攜帶三十支箭,目前平均只剩十八支。”
李廣匯報一個更加讓楚天覺得驚險的數據。
射聲營的弓箭手平均在此戰射出了十二支箭,肩膀酸麻。相當于一次戰斗,消耗幾千支箭,上百兩白銀沒了。
射出的箭部分可以回收,但箭桿多數損壞,鐵箭簇倒是不少,勉強彌補少量損失。
要是不斷和高麗軍隊打下去,等到箭矢耗盡,恐怕就不得不考慮突圍和投降了。
沒有遠程兵種,很吃虧。對方萬箭齊發,即使是關羽都要中箭。
“希望到了唐軍的軍營可以獲得補給。”
楚天寄希望于唐軍。
國戰時東漢區的補給全部來自于唐軍,當然每個月可以領到的補給是有限的,不可能無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