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子謀已經回來了,這下他一旦縱兵南下攻打東海國、下邳國,我們缺乏名將,根本就守不住。”
“他下一步多半是要打下整個徐州,成為名副其實的徐州牧。”
參與第二次反楚天同盟的領主對楚天回到瑯琊國感到畏懼。
即使是瑯琊國的二三線守軍,都可以打敗十幾萬的聯軍,楚天的一線主力回來,誰可以擋住他的鋒芒?
徐州其他四個郡國的領主都感受到危機感,他們已經聽說楚天向董卓上表徐州牧之事。
如果不是袁紹、袁術拖后腿,董卓差點答應下徐州牧之事。
但徐州其他領主知道,即使楚天沒有順利得到徐州牧,也一定會殺了現在的徐州牧,然后取而代之。
一旦陶謙這股徐州最大的勢力被消滅,面對聲勢浩大的瑯琊**隊,他們根本就擋不住。
“看來有必要組織第三次同盟了,否則我們會被楚子謀逐一擊破,毫無懸念。”
“第三次同盟的目標不是進攻瑯琊國,只是為了自保而已,以防御為主。防御比起進攻難度要小很多,只要我們利用兵力優勢和堅固的城池阻擋瑯琊國的兵鋒,他將會陷入漫長的攻堅戰,然后我們的援軍源源不斷前來支援,將其消耗殆盡。”
“你們忽略了一點,他擁有眾多名將,但我們只有幾個弱小的武將。一個名將甚至可以令一支軍隊的戰斗力提升五成,甚至一倍、兩倍。他的兵力看似不多,戰斗力卻很強。這就是為何上次我們會失敗。”
“我這里有史實武將宋江,可以一戰。”
“算了吧,上次你的武將宋江在瑯琊國被打的多慘?四萬東海國大軍除了騎兵逃走以外,其余兵馬全軍覆沒!”
“……”
“陶謙也沒有可以用的武將。盡管陶謙送了很多人頭,但他的兵馬錢糧數量絕對還在楚子謀之上。他缺少的只是名將而已。如果他有兩三個名將,而不是曹豹、糜芳那種草包,或許他可以憑借雄厚的實力和世家的支持,打垮楚子謀。現在的陶謙,傾盡全力備戰,應該可以拿出十五萬兵馬。”
“徐州的名將幾乎集中在楚天手中,到哪里去找名將?”
徐州剩下的領主們難以找到一個合格的史實武將擔任統帥。
“徐州英雄,皆在瑯琊矣。”
徐州的一眾領主不由感嘆。
瑯琊國的武將眾多,如何抵擋?
一個下邳國的領主說道:“我這里有一個名將,楚國名將項燕。”
“項燕?”
不少領主聽到項燕大名,終于意動。
他們終于擁有一個真正意義的名將!
項燕,戰國末期楚國名將,秦將李信率20萬大軍進攻楚國,深入楚境,試圖與蒙恬合兵。項燕尾隨在后,三天三夜不停宿休息,大敗李信的軍隊,斬七都尉,李信逃回秦國。
后來,秦始皇又派王翦率六十萬大軍,這才擊敗項燕,滅亡楚國。
雖然比不上王翦等頂級統帥,項燕憑借擊敗李信,破壞李信、蒙恬滅亡楚國的攻勢,他就有資格成為一流統帥。
“之前攻打瑯琊國,為何沒有及時令項燕為將?”
“我也是最近幾日才招募到流浪到我的領土內的項燕,否則怎么可能敗給瑯琊國的守城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