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四世三公”的特性以后,楚天發現盧植、蔡邕還有其他文人看待自己的眼神都不一樣了。
在他們眼中,楚天也是世家出身,好感度倍增,不再小看楚天。
瑯琊國楚子謀,四世三公,桃李滿天下。
楚天在東漢末年英雄眼中的家世背景悄然改變。
總之擁有世家身份,拉攏東漢末年的名士更加容易。
詩圣杜甫也參與交談,以唐詩與漢樂府詩交流,令盧植、蔡邕等人驚嘆不已,所以他們又在夏城多停留一段時間。
楚天打算在夏城組建文人團體,徹底提升夏城的影響力,成為東漢區的文化中心。
曹魏有個建安七子,楚天也可以搞個瑯琊七子、開陽七賢、徐州八大家……
文化影響力對領土同樣重要,提升經濟、民心、特殊人才誕生概率。
楚天在與蔡邕的閑談中,得知他的女兒蔡文姬在陳留家中,于是楚天提醒他盡快遷走蔡文姬,防止被南匈奴掠奪。
蔡邕聽到楚天的建議,雖然不知為何,但默默記下。
楚天算是仁至義盡。
實際上楚天也沒有必要擔心蔡文姬被匈奴擄走一事,因為擁有廉頗的領主守在并州,不教胡馬度陰山。
有親兵低聲來報:“主公,徐州四郡國的領主正在下邳城聚集,商議以后抵擋瑯琊國南下之策。”
“一群烏合之眾,無足掛齒。如果還是曹豹擔任主帥,百萬大軍也無濟于事。”
“他們打算任命項梁為中郎將,統帥徐州步弓兵,任命楊無敵為騎都尉,統帥徐州騎兵。”
“……”
這下楚天不淡定了。
無論是項梁還是楊業,楚天都知道,一個是戰國名將,一個是北宋名將,都打過大勝仗的名將。項梁更多是偏向于統帥,楊業更多偏向于武力。
兩個名將聯手,再加上宋江、曹豹等二三流將領,以陶謙的財力,那么統一徐州的大戰也不容易。
楚天揮了揮手,讓前來報信的親兵撤下。
盧植見楚天表情凝重,不禁疑惑:“子謀為何憂慮?發生何事?”
“唉,在下為朝廷平冀州黃巾、收編泰山賊、鎮壓青州黃巾、討伐國賊董卓,戰功赫赫,一心為了天下太平。然而……”
楚天長吁短嘆。
盧植和蔡邕對視一眼,對這個年輕后輩的煩惱好奇:“子謀不妨直說,如果我等力所能及,定當相助。”
“然而徐州牧陶謙卻屢次出兵攻打瑯琊國,戰火波及平民,遍地骸骨。不久前我前去洛陽討伐國賊,他卻縱兵襲擊瑯琊國,險些令我前功盡棄。現在,他又屯兵三十萬,打算一舉滅掉瑯琊國,真是令人擔憂。陶謙不能用人,唯親是舉,危害一方,如果瑯琊國為其治理,定當民不聊生。”
楚天盡量夸大陶謙的缺點,以引來盧植、蔡邕等名士的同情。
他是弱勢的一方啊。
一個太守,出兵討伐董卓,卻被州牧欺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