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也與于禁發生交集。
徐州,下邳城,正當曹操因為應對各路敵軍焦頭爛額時,楚天卻很安逸。
他已經派了周亞夫、薛仁貴、李廣三人率領5000瑯琊兵、30000徐州降卒前去討伐彭城國。
彭城國的領主因為參與聯軍,主力消耗殆盡,楚天認為3.5萬人的混合軍團足以橫掃彭城國,無須他親自出征。
如果周亞夫他們打不過,楚天在后方為他們補充兵力,用兵力優勢也可以推平彭城國。
楚天終于體驗到兵力優勢帶來的好處。
源源不斷組織兵力和糧食運到前線的名將手中,那些名將就會為你攻陷一座又一座城池。
“兗州聯軍和曹操不分勝負,曹操不得不分兵應付,還沒有破局。”
楚天收到兗州戰場的情報。
曹操這回被楚天坑慘了,面臨著三十萬兵馬,還是三個方向的攻勢。
如果曹操可以集中兵力還好,此時分兵,兵力劣勢更加明顯。
“對不住了,我慢慢種田,孟德兄,你好好破局吧。什么時候你破局了,我就來收拾你。”
楚天在派出軍團討伐彭城國后,集中精力整頓內政。
只要經營好徐州,楚天每年可以收獲大量的錢糧,用以招兵買馬,然后再用兵馬征服更遼闊的土地,繼續種田,形成良性循環。
楚天召集所有的文臣和太守,確定今后徐州三年的發展計劃。
徐州有平原、丘陵、海洋、河流等地形,發展的方向也多種多樣,并非只有種田而已。
目前楚天控制了三座傳送陣,瑯琊城、郯城、下邳城。
各個重要的文臣可以通過傳送陣立即抵達下邳城。緊急召集各地文臣前來下邳城的費用,楚天還是可以接受的。
時間成本也是成本。
李悝直接從瑯琊國來到下邳城。
下邳城縣衙,人才濟濟,房玄齡、李悝、夏天涼三個瑯琊國的元老,糜竺、陳珪、陳登,還有一個陶謙的別駕從事趙昱,一個名士。
楚天已經盡可能拉攏陶謙麾下的能人。
陶謙其實也有不少內政人才,只是陶謙不擅長利用而已,反倒是喜歡使用曹豹、笮融等人。
李悝從夏城的監牢帶來兩個人,一個是董卓的部將徐榮,另一個是王朗。
王朗在夏城的監牢知道原徐州牧陶謙病亡,沉默一日后,主動請降。
陶謙病死,而不是被楚天殺死,這輕微的差別卻導致徐州的名士和世家們有不同的看法。他們可以說服自己為新的徐州牧效力。
王朗也不例外。
王朗也是一名合格的內政人才,因此楚天令李悝將王朗帶來。
“王司徒……”
楚天見到王朗時,不禁脫口而出,令眾人訝異。
現在的王朗還沒有老邁,而且也不是什么王司徒。
即使王朗被楚天這么一稱呼,都一頭霧水。
“王景興請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