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由大越國領主率兵困守的城池,遭到東漢軍團和仆從軍團的圍攻。
“圍三缺一。”
楚天為了盡快攻拔此城,已經輕車熟路。
只要有一線生機,他們就不會死守。
這是他攻打的第七座城池。
無論爭奪第一還是繼續保持優勢,他都需要占領盡可能多的城池。
“張道和其他幾個領主的積分上升速度未免太快。”
楚天看到排行榜,國戰第45天,后面有幾個領主異軍突起。
第一名,莫斯科大公國領主葉卡捷琳娜,積分10549。
第二名,東漢帝國領主我只想好好種田,積分10365。
第三名,東漢帝國領主張道,積分9957。
第四名,羅馬共和國領主最后的羅馬人,積分9900。
第五名,法蘭西王國領主永不投降,積分9850。
第六名,東漢帝國領主赳赳老秦,積分9158。
第七名,東漢帝國領主明末邊關一小兵,積分8956。
第八名,神圣羅馬帝國領主霍亨索倫,積分8934。
第九名,波斯帝國領主不死軍統帥,積分8483。
第十名,阿拉伯帝國領主倭馬亞,積分8325。
……
在剎帝利陣亡以后,前十的領主之中,竟然有四個是東漢帝國的領主。
漢中領主張道異軍突起,幾乎快要追上第一名的葉卡捷琳娜和第二名的楚天。
羅馬共和國的領主、法蘭西王國的領主、神圣羅馬帝國的領主積分上升速度同樣很快。
“張道一定又利用了招募農民起義軍的戰術,使自己的軍隊快速擴大,所以越到后期積分上升速度越快。至于其他領主,很有可能是在和張道交戰時擊殺和俘虜大量的農民起義軍,所以積分上升的很快。”
楚天可以通過排行榜的變化推測其他領主的情況。
張道在自己的積分上升時,他的農民軍被其他領主大量殺傷,間接導致其他領主的積分上升。
張道給國戰排行帶來了變數。
這樣下去,可能是張道或者此時正在和張道交戰的領主獲得第一。
“沒想到農民軍還可以這樣用。攻陷第七座城池以后,必須要盡快南下,占領更多的城池,才能保住地位。”
考慮到領先的地位不保,楚天要加快攻占城池的速度方可。
第七座城池被圍攻三天以后,自覺不敵的大越國領主果然棄城逃走。
東漢軍團得以攻占這座城池。
接下來,楚天派人前往南邊的山谷進行偵查,準備轉戰南部。
出于防止北部的莫斯科大公**團南下的考慮,楚天仍然扣留了葉卡捷琳娜作為人質,讓對方投鼠忌器。
楚天得以安心南下。
“要想個辦法逃回去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