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廬江……”
北府軍回到廬江郡,太守銅雀清點廬江郡的損失,竟然沒了五萬戶人口,意味著至少沒了五萬青壯!
桓溫、祖逖二人慚愧:“末將無能,以至于徐州軍團在廬江橫行無阻,請主公責罰。”
銅雀打量兩員武將,最終說道:“此事不能怪你們。誰也不知道徐州牧會突然前來攻打廬江,而且他占領壽春的速度比我預計中更快。”
銅雀以為楚天在漠北之戰前攻陷九江郡已經是極限,再加上吳郡的戰事吃緊,他才沒有及時回師。
判斷失誤,導致廬江五萬戶人口被擄走。
其中三萬戶人口的損失來自于皖縣,連當地的名門望族都被搶走,廬江郡的治安有所下降。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廬江郡的民心向著銅雀,不少百姓逃走或者抵抗,所以廬江郡只有五萬戶被掠走。
否則楚天可以將十萬戶,甚至將二十萬戶平民遷走。
銅雀面對楚天抄掠廬江的行為,大為不滿,不過他又拿楚天無可奈何。楚天已經坐擁合肥、壽春,控制淮南,銅雀不想與楚天開戰。
目前銅雀控制廬江郡、丹陽郡兩個郡,以及吳郡部分、豫章郡部分,真要與楚天開戰,他無暇攻打江南。
“只能吃個悶虧了。”
銅雀有先見之明,將周瑜留在舒縣,沒有被楚天掠走。否則他將血本無歸。
以后還要靠周瑜守長江,挫敗楚子謀的攻勢。
“主公,我們是否要繼續攻打合肥?”
桓溫對合肥之戰失利耿耿于懷,慫恿主公去打下合肥。
“徐州軍團主力尚在九江,不可與楚子謀爭鋒淮北。此際應經營江南。何況我也要參與漠北之戰。”
銅雀面對江北失控的局勢,決心將精力放在江南。
蘇湖熟,天下足,經營好江南,觀天下變局,未必沒有北伐的機會。
……
楚天將掠奪而來的五萬戶人口遷徙到合肥、壽春一帶,進行屯田。對于掠奪的結果,心滿意足。
在劉馥、徐盛組建九江防守軍團之前,楚天命令臧霸和孫觀的瑯琊防守軍團同樣留守合肥,看守淮南。
糜芳的東海防守軍團協助劉馥守壽春。
其余主力軍團陸續回到徐州五郡。徐州五郡作為楚天的核心領土,有著最多的產出。
“皖縣喬公和當地的士族……將他們遷徙到徐州,好生安置。”
白袍軍團不分身份,一口氣搶了皖縣三萬戶人口,其中有不少世家。
如果處置不好,會引起廬江世家對楚天的不滿。這些世家在江淮頗有影響力。
皖縣的喬公來頭就更大了,那可是大小喬的父親。
在漠北之戰前,楚天收縮兵力,決定出征和守家的人選。
漠北之戰,楚天計劃帶上清一色的輕騎兵以及騎兵系武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