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連夜追擊,終于抓住匈奴右賢王主力。
考慮到騎兵連夜作戰奔襲,體力耗盡,楚天布下斥候,始終跟著匈奴右賢王,而后主力暫時休整,等待援軍到來以后再尋找機會與右賢王決戰。
匈奴并非來去如風,他們攜帶的大量牲畜嚴重影響其行軍能力,只是比漢軍的輜重車更加方便。
當楚天決定搶掠匈奴的牲畜獲得補給以后,匈奴的機動力優勢便喪失,處于被動。
漢軍騎兵出現導致幾萬匈奴人心惶惶,右賢王不舍十余萬牲畜,繼續趕著牲畜行軍,同時他以兩個大當戶,統帥兩萬匈奴騎兵殿后,阻擊漢軍騎兵。
只要逃到漠北的匈奴單于本陣,他就可以逃過一劫。
“對方只有一萬騎兵,輕敵冒進,王不必遠遁!”
正當右賢王準備亡命時,匈奴斥候騎兵將楚天軍團的情報傳來。
“只有一萬騎兵?”
本來已經打算騎著全部落最好的戰馬逃命的右賢王聽說楚天輕敵冒進,只有一萬騎兵,猶豫是否要吃掉這一支漢軍騎兵,以報漠南之戰的深仇大恨。
漠南之戰,他被衛青打敗,落荒而逃,地位一落千丈。
“我有六萬騎兵,難不成會敗于一萬騎兵?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立即出兵,消滅這支漢軍!”
右賢王咬牙,只有擊敗追殺而來的騎兵,才能重新立威。
他命令兩支萬人騎兵左右迂回,與殿后的兩個大當戶,夾擊楚天軍團。
而右賢王親自壓陣,隨時支援。
“匈奴騎兵發起反攻!”
楚天閉目養神一段時間,基本恢復體力:“看來匈奴總算明白過來,我們只有一萬騎兵。撤退,將匈奴引到后方,等李廣、曹操到來,匈奴必敗無疑。但撤退不能過于明顯。”
在楚天的命令下,漢軍騎兵且戰且退,給匈奴看到包圍漢軍騎兵的機會。
兩側的匈奴騎兵在快速迂回,這是東方騎兵的慣用戰術。戰鷹在監視匈奴騎兵的進度,而楚天軍團在加快后撤。
“漢軍孤軍深入,他們必死無疑!”
負責迂回包抄的匈奴騎兵眼見即將包圍漢軍騎兵,不由大喜。
在大漠被匈奴騎兵重重包圍,定會全軍覆沒!
不少西漢武將在被匈奴騎兵包圍以后,不是兵敗被殺、被俘,就是向匈奴投降,比如趙破奴、趙信、李陵等人。
即使再驍勇的漢軍,一旦兵器卷刃、箭矢耗盡,面對蒼茫無垠的大漠,也難以逃回邊塞。
大漠就是匈奴的王侯們選擇與漢帝國決戰最大的倚仗。
擊敗漢帝國,他們還能回到陰山以南、河套,那里的水草更加肥沃!
正當三路匈奴騎兵準備合擊楚天軍團時,一望無際的戈壁邊緣,鐵蹄錚錚,沙塵滾滾,彌漫到空中!
飛將軍李廣雖然年邁,卻依然戰意高昂,得知匈奴主力在此,馬不停蹄!
擁有多年與匈奴征戰經驗的李廣縱兵疾馳,精銳的漢軍騎兵馳騁而來,浩浩蕩蕩!
趙食其眼見李廣迫不及待上前,于是率領騎兵開始迂回,想要對匈奴進行反包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