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恐之下的趙龍帶人火燒鄴城西城門,倉皇逃回自己經營的趙國邯鄲。
這件事在鄴城引起軒然大波。
在袁紹和趙龍發生爭執以后,當夜趙龍就遭到刺殺,險些遇害!
當場陣亡的刺客是袁紹的軍團之中的士卒,還有一個武將,袁紹的外甥高干!
這下所有袁紹陣營的謀士和武將都坐立不安。
所有跡象都指向袁紹,袁紹派人襲擊了趙龍,并將趙龍刺傷,趙龍惶恐之下,連夜逃出鄴城。
劉備和田齊因為此事,深感不安,懷疑袁紹有意鏟除依附他的諸侯,于是也都不辭而別,回到渤海和平原。
袁紹的聲望因此一敗涂地。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
“敵國破,謀臣亡。元皓,我們當初是否看錯人了?”
“原以為袁本初四世三公,但竟然睚眥必報,殺害功臣,雖說趙龍功高震主……但如果他在當夜被殺,下場未免過于凄涼。”
“也許袁本初只是徒有虛名而已。”
“我們該何去何從?”
田豐和沮授對酌。
冀州內部發生如此之事,他們已經無暇去思考該如何攻打兗州。
不僅是田豐和沮授喪失信心,即使許攸、審配、郭圖、逢紀、張郃、朱靈等人都有動搖,更加致命的是斛律明月、蘭陵王兩員投靠袁紹的武將忠誠度在下降。
邯鄲城,趙龍逃回自己控制的地盤,立即有醫師為其療傷。
整個邯鄲的將士聽聞袁紹在筵席上用劍指向趙龍,還派了刺客刺殺趙龍,不由勃然大怒,主動前來領主府請命,要求起兵攻打袁紹!
數萬將士包圍領主府,他們不是對趙龍不滿,而是對袁紹不滿,要求趙龍取代袁紹!
這與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一樣!
“讓我進去勸說主公。”
趙龍麾下第一統帥、第一謀士楊素前來探病,所有邯鄲的將士為楊素讓開一條通道。
“主公為了大業而甘愿受傷,末將佩服。”
楊素對趙龍有欣賞之意。
“這一劍險些要了我的命,不愧是戰國四大刺客之一。這下已有名義起兵討伐袁紹。”
趙龍原本惶恐的眼神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凌厲的眼神。
楊素說道:“人心所向,袁紹再作解釋,已無濟于事。劉備、田齊不辭而別,更是令冀州眾人對袁紹離心離德,時機已經成熟。只要主公興義兵,伐無道,不用月余,冀州可易主。”
“還不能掉以輕心,劉備、田齊還沒有借口介入我與袁紹的爭端。在他們找到借口之前,我們必須盡快攻破堅固的鄴城。還有并州的胡馬,他出兵的速度可以很快,必須要在他反應之前……所幸我已經做好了安排。胡馬雖有李牧、廉頗,但智謀不足,不足為慮。”
“取代袁紹以后,該如何處置之?”
“軟禁即可,以顯示我的寬容大量。”
“主公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