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謀士、五個武將的出戰人選,楚天倒是要好好考慮一番。
還有對主世界的布局。
以往的史詩戰役,除了第一次黃巾之亂處于新手保護期以外,第二次虎牢關之戰、第三次漠北之戰,系統都沒有再提供保護。
因此,楚天在參與靖康之役之前,必須要對主世界進行布局。
好在楚天的武將數量眾多,帶走一個謀士、五個武將,主世界還可以留下足夠多的兵力,繼續圍困鄴城。
估計楚天回來時,鄴城的糧食已經耗盡,準備投降于楚天了。
楚天將第四次史詩戰役的規則發給夏天涼。
夏天涼很快明白他的用意,撇撇嘴:“你多半是想要讓我主持河北的戰事,然后你前去參與靖康之役,不帶上我。”
楚天還真是這么想的。
為了岳飛,楚天必須要參與第四次史詩戰役,否則岳飛萬一落在趙龍的手中,攻略河北的速度會再次受到影響。但楚天又不愿放棄圍攻鄴城。
鄴城的糧食已經無法支撐幾個月,只要“靖康之役”(最長三個月)結束,那么鄴城將會淪陷。
至于圍困鄴城的人選,楚天的第一人選還是夏天涼,擁有僅次于楚天的軍功,又是值得信任的人。畢竟,打下東漢,最終繼承基業的是她的兒子。
夏天涼跟了楚天六年有余,根據他的舉動,便可以揣測出他的想法。
“河北之事,只能交托給你才放心。趙龍為了獲得一個隨機招募令,定會親自前去參加此次史詩戰役,也許你可以趁機橫掃河北。”
楚天有了更加大膽的想法。
在靖康之役戰役開始后,他完全可以在戰役副本和主世界兩線作戰。
武將和謀士數量眾多的優勢便體現了出來,多線作戰對于楚天而言毫無壓力,他只是帶走一萬兵馬而已。
“哪有你這樣的人……”
夏天涼見楚天要求她在這兩三個月攻下鄴城,還要順便趁著趙龍不在,掃蕩河北,無可奈何。
楚天強迫夏天涼同意代為指揮河北討伐軍以后,便開始猶豫該派哪五個武將前去,才能達到最大的效益。
甚至,一個謀士的人選,楚天都要從房玄齡、郭嘉、荀攸、杜如晦等人之中好好考慮。
謀士許攸站在高處,俯視被漳水淹沒的鄴城。
鄴城已經被漳水浸泡許久,低洼處,水深數尺,百姓甚至要坐在房屋之上。
民心因為水災而迅速下降,產生了民怨。
民怨不僅僅是針對守軍,同時還針對攻城方,因為漳水是攻城方引來的。
這也是楚天在最后才引漳水的緣故。
使用水攻,攻下河北,楚天還要收拾爛攤子,平息民憤。
高颎和審配忙著疏通水井和排水溝,卻杯水車薪,河水久聚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