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幸的是,楚天已經坐擁河北、幽州、太原等地。
赳赳老秦實際上也在進行戰爭準備,整合關中、西涼、西河的兵力。
無論是楚天還是赳赳老秦,默認先解決來自北方的威脅,然后再處理各自的矛盾。
兩支騎兵長期對峙,一直到黑夜籠罩河套地區,這兩支騎兵才退去。
李牧與南匈奴聯合,退到定襄郡治所,商議布防。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文明與文明之間,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
李牧和南匈奴可以是敵人,但面對新來的敵人,兩個勢力選擇了聯手。
聽說南匈奴右賢王陣亡,李牧根據南匈奴的死傷情況,判斷蒙古騎兵的作戰能力。
“蒙古騎兵的戰力,似乎比國戰時有所提升……”
李牧發現了一個不安的事實。
他與明關的部將李成梁一樣。李成梁擁有敏銳的嗅覺,在鎮壓烏桓部落時發現烏桓部落的戰力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我要為右賢王報仇,否則我愧對我的族人們。”
于夫羅作為匈奴單于,右賢王被蒙古騎兵殺死,對其威嚴是不小的打擊。
“遴選你們部落之中所有的青壯,等待時機。很快,一場席卷整個草原的大戰就要開始了。”
李牧似乎嗅到了大戰來臨的氛圍。
也許這次大戰的慘烈程度將會空前,不少名將都會因此喪命。
李牧也說不上來為何會有如此預感。
如果僅僅是一個蒙古帝國,還不至于給李牧這么大的壓力。
蒙古帝國固然是一個強大的文明,但漢帝國的諸侯們,動輒千萬、上億人口,可以出動幾十萬、上百萬大軍,征伐漠北。
事情沒有那么簡單。
南匈奴的于夫羅聽李牧這么一說,像是想到了什么,裝滿烈酒的牛皮酒囊往口中灌去:“實不相瞞,最近我也有一些不安的預感,似乎,有一群熟悉的人要出現了。”
呼廚泉說道:“如果我們以前那群偉大的單于還活著,他們會擊敗蒙古騎兵,而我們,終究比不上前人。”
于夫羅點頭贊同。
巔峰的匈奴人對大草原的統治不亞于蒙古帝國,只不過匈奴人的技術,遠遠落后于吞并了其他文明的蒙古帝國。
“對了,他們的騎兵擁有奇怪的戰鷹,可以為他們的騎兵提供情報,如果以后與他們交戰,一定要小心他們的戰鷹。”
呼廚泉想要借助李牧等人的騎兵,為右賢王報仇,于是專門出言提醒李牧小心探馬赤的戰鷹。
李牧對戰鷹卻并不怎么擔心,因為他已經見識過鐵鷹斥候的戰鷹。
如果鐵鷹斥候介入與蒙古帝國的大戰,那么探馬赤與鐵鷹斥候的優勢將會抵消,各憑本事獲勝。
蒙古騎兵的軍帳中,木華黎分派探馬赤巡邏警戒。
三個萬夫長、五個探馬赤先鋒大將、幾十個千夫長聚集在篝火邊,商議攻打南匈奴的斬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