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三杰之一的皇甫嵩須發花白,身中數箭,其中一支破甲箭貫穿其扎甲,沒入體內,鮮血染紅其內襯。其戰甲上,盡是刀劍之痕。
皇甫嵩只剩下最后幾口氣。
楚天、徐鳳年等人沒有想到,皇甫嵩為了堵住缺口,率領北軍五校抵擋蒙古大軍的攻勢,重創羅馬軍團、阿拉伯帝國仆從軍、花剌子模仆從軍,但付出的代價,卻是其性命。
“咳咳咳……”皇甫嵩用手臂擦去嘴角的血跡,本就風燭殘年的他為了漢帝國,貢獻了最后一點力氣,“沒想到我皇甫嵩戎馬一生,終究還是死在了涼州,這應該算是落……落葉歸根……”
在場所有人沉默不言,氛圍異常沉重和壓抑。
皇甫嵩為了中興漢帝國,鎮壓黃巾起義、西羌叛亂,東征西討,最后一戰,為漢帝國守玉門關,堵住缺口,保住了這座矗立于涼州之西的關隘。
“咳咳咳……我死后,請大將軍,埋我于玉門關下……一抔黃土即……即可……”
皇甫嵩劇烈咳嗽,口吐鮮血,眼神之中的神采快速逝去。
隨軍前來的神醫華佗輕輕地搖了搖頭,其中一箭已經傷到其要害,皇甫嵩的生機消逝太快,即使華佗也來不及妙手回春。
“將軍走好,我們會擊敗鐵木真,為你報仇。”
楚天為漢末三杰之一的皇甫嵩送別,一如當日的盧植,皇甫嵩不求厚葬,不需木棺,僅僅以黃土埋身,永遠看守玉門關。
正如皇甫嵩所言,其本是西涼人氏,生于西涼,死于西涼。
幸存的北軍五校、三河騎兵為地位崇高的漢將皇甫嵩送行。
亂世,已經死了太多名將。
“盡快結束這樣的亂世,才是上道,否則鐵木真征服帝國,關內會有更多人口死去……”
夏天涼擔心楚天因此受到影響,于是出言相勸。
“此次西域決戰,定要重創鐵木真。”
楚天令人按照皇甫嵩的遺言,將其葬于玉門關一帶,看守玉門關。
所有玉門關的守軍緘默不言,尤其是跟隨皇甫嵩東征西討的北軍五校以及三河騎兵,悲憤、哀傷的負面情緒充斥其間,部分北軍五校、三河騎兵打算出關與蒙古軍決戰,被代替皇甫嵩的朱儁制止。
朱儁成為漢末三杰之中,唯一一個幸存者。
“使用石塊和木料,修補缺口,掩埋尸體,防止蒙古軍卷土重來。”
徐鳳年顧不上陷入低沉的情緒,指揮西涼軍團在倒塌的城墻處設立木柵欄,在木柵欄后方,堆砌石墻,隨時準備作戰。
蒙古軍還沒有退走。
徐鳳年清點損失,他的西涼軍團,駐扎于玉門關的兵力大約有七八萬,打到現在,僅僅剩下三四萬。
赳赳老秦的十萬關中援軍,損失三四成。
馮異的斬棘軍團、謝艾的武威郡援軍,各有損失。
其中,馮異的斬棘軍團,大將張郃被蒙古軍的投石機砸傷。
赳赳老秦派來支援玉門關的兵力其實也不少,一共十三萬人。
楚天第一次注意到赳赳老秦麾下名為謝艾的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