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部鮮卑三大部落,慕容、宇文、段氏,都想要吞并對方,一統東部鮮卑,成為遼西霸主,有實力與明關平起平坐,但明關利用三大鮮卑部落之間的爭端,駕馭三大鮮卑部落。
這種制衡的手段,也是明關控制仆從軍的常用手段。
在有絕對的實力鎮壓各個部落之前,明關只能利用這種策略,建立龐大的仆從軍體系。
孫傳庭代替明關,在進行危險的制衡。
鮮卑三大部、烏桓三王部,全部匯聚于孫傳庭帳下!
“右北平郡烏桓大人烏延!”
“遼東屬國烏桓大人蘇仆延!”
“遼西郡烏桓大人蹋頓!”
烏桓三王部,分別統帥右北平郡、遼西郡、遼東屬國的烏桓部落,以蹋頓為首。
蹋頓可以力壓三大烏桓部落,背后也是有明關的支持。
“烏桓部落的人數雖眾,但似乎烏桓三王,不及鮮卑三部的武將。”
孫傳庭打量到來的三個烏桓大人,他們作為部落首領級別的人物,在右北平、遼西、遼東屬國,擁有巨大的影響力,在被明關收服之前,為非作歹,與白馬將軍公孫瓚交戰,還一度將公孫瓚圍困。
但烏桓三王,比起慕容霸等鮮卑將領,還是差遠了。
鮮卑人的軍事成就,遠比烏桓人更大。
三國以后,北方幾乎是鮮卑人的天下,鮮卑騎兵,甚至影響到了隋唐。
而烏桓騎兵,還沒有來得及發展起來,就被曹操、張遼按在遼西摩擦。
“宇文部首領宇文逸豆歸、段氏部首領段匹磾(di)到來!”
與烏桓三王幾乎同時到來的還有鮮卑三部。
“哼!”
六個部落首領互相看彼此不是很順眼,如果不是明關對他們威逼利誘,以及楚天對遼西的威脅,他們不一定會選擇聯手。
說不定,沒有明關的制衡,他們自己就會打起來。
尤其是三大鮮卑部落,誰也不愿意服誰。
明關可以扶持蹋頓統領烏桓三部,因為蹋頓比慕容霸更好控制。
“慕容鮮卑部,慕容霸到!”
烏桓三王、鮮卑二首領到來以后,慕容霸帶著慕容鮮卑部落的武將,來到孫傳庭的營帳之中。
慕容鮮卑的人才,足以與宇文部落、段氏部落抗衡,甚至兩個部落的武將,質量比起慕容鮮卑,還差不少。
明關支持宇文部、段氏部抗衡慕容家,這才維持平衡。
“既然六部都已經到來,那么且聽我一言。”
孫傳庭環視在場的六個部落的首領,這些人桀驁不馴,手握兵權,想要駕馭他們,難度非同小可。
慕容霸的背后,一群慕容家的梟雄人物,自成一派。
蹋頓與鮮卑,又互不相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