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呂布以德服人以后,他順利獲得王允以及一群大臣的支持。
“王翦、李勣、蒙恬、謝艾等人征戰在外,只需控制秦王所在的秦王府,對外宣稱秦王有遺詔將軍為下一任秦王,即可號令駐軍,擊敗夏王。再以漢天子之名義,號令天下諸侯,大事可成。”李元昊充當呂布的狗頭軍師,為呂布出謀劃策,“秦王府,大將楊大眼擔任護衛,此人之武勇,僅次于將軍您。”
呂布聽說楊大眼,不由嗤之以鼻:“楊大眼的武力不及我,秦王卻以楊大眼為護衛,現在想來,秦王對我并不信任,真是該死!”
呂布此時沒有想到義父赳赳老秦對他的獎賞和恩情,又記恨上老秦對他不好的地方。
有些人就是如此。
“楊大眼,我可殺之!”
呂布與李元昊經過簡單的商議,決定集結所有的兵力,攻打咸陽城,而王允負責聯系長安城反對老秦的文武大臣,響應呂布。
王翦、李勣、蒙恬、謝艾、李信、周勃等對呂布、李元昊有巨大威懾力的武將,因為抵御夏軍以及徐鳳年,所以出征在外,一時間無人可以節制二人。
李傕、郭汜、樊稠、張繡等董卓殘部,不得不卷入呂布、李元昊、王允的陰謀。
王允雖然對漢室有些忠誠,但王允看人的能力十分糟糕,而且是一個理想主義者,軍事能力相當差勁。
呂布、李元昊的行動,對于同樣擁有野心的李傕、郭汜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誘惑。
老秦的部將也算是人才濟濟,即使是收服的羌人部落、氐人部落,不少文臣武將都比李傕、郭汜更有才能,所以李傕、郭汜在老秦勢力的地位不高。
如果呂布一步登天,他們也被封王,那么正好可以滿足他們的期望。
當然,也有人憂心忡忡。
張繡是董卓部將張濟的侄子,算是第二代武將,卻認為此舉十分危險。
“夏軍即將推進至洛水,此時還內斗不止,怕不是……”
張繡雖然擔心內斗會導致夏軍漁翁得利,但他不敢公然對呂布這般說辭,否則呂布會將其殺死。
現在的呂布已經聽不進去任何忠言。
在呂布看來,有王翦、李勣、蒙恬、謝艾、李信等武將在外征戰,夏軍一時半會還無法殺到長安城,只要奪權,再號令諸將,諸將將會不得不聽從他的命令。
然而當真如此嗎?
張繡對此感到懷疑。
在張繡看來,王翦等人未必會聽從一個奪權者的命令,哪怕呂布是老秦的義子。
將王翦、蒙恬任何一個人推上位,結果也比呂布更好。
畢竟,秦軍陣營才是老秦的嫡系軍團,也是最強大的軍團。
張繡猶豫之際,呂布已經召集李傕、張繡的兵馬,一同殺入森嚴的洛陽城。
李元昊的鐵鷂子也參與了這一次奪權行動。
呂布又打算弒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