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惡戰持續三天三夜,付出的代價數以萬計。
漢帝國與東瀛之間本來就有矛盾,所以大打出手時,雙方都來了脾氣。
織田信長的三千鐵炮隊,陣亡超過1500人,至于武士、足輕,更是橫尸遍野。
城池下方堆積尸體、盔甲、盾牌和石塊,城內黑煙彌漫。
三天時間,漢軍的投石機至少向城池投擲了上千塊巨石,直接被石塊砸死的守軍超過1000人,被火球或者碎石擊傷的士兵又有1000人。
城池的幾十座箭塔要么被摧毀,要么被重創,弓箭手無法立足。
“織田家陣亡15400人、島津家陣亡7200人、武田家陣亡6500人、毛利家陣亡7000人、上杉家陣亡7100人、德川家陣亡6700人。三天時間,陣亡了一共5萬人。”
軍師竹中半兵衛清點傷亡人數,漢軍持續三天的高強度攻城,給六個大名軍團造成重創。
東瀛軍有15萬人,一下子損失三分之一的兵力。
如果不是可以復活,或許東瀛軍已經接近崩潰的邊緣。
“羅馬人還沒來嗎?”
織田信長本來想要借助自己的力量擊敗楚天,但現在看來,僅僅是守城戰,東瀛軍就已經異常艱苦,在野外會戰,說不定已經被漢軍擊潰。
漢軍紅夷大炮先后向城內發射三十枚實心彈,轟塌了一座木屋,還有幾個倒霉的武士被越過城墻的實心彈砸中,瞬間陣亡,令城內人心惶惶。
所以,無論織田信長,還是武田忠義等人,都希望羅馬人可以來為自己解圍。
否則這樣下去,這座城池遲早會陷落。
“織田信長可能會有特性‘三段擊’、‘第六天魔王’,而島津家可能會有特性‘野釣伏’,還有武田家的‘風林火山’,上杉家的‘越后之龍’……”
楚天在攻城時,已經大概可以推測一些有名的人物的能力。
有一些特性可能相似,比如織田信長的特性“三段擊”,夏天涼其實也有……
至于武田家的“風林火山”,兵圣孫武可能也有。
東瀛軍憑借堅固的城池、鐵炮隊、武士死守,意志比楚天想象中要頑強一些。
“主公,鐵鷹斥候發現羅馬帝國的軍隊!”
在攻城第四日,如同楚天估計的一樣,羅馬帝國的兩個皇帝,最終選擇了支援織田信長,以遏制日益強盛的楚天。
西方的皇帝、國王們已經意識到楚天帶來的威脅。
更有眼光長遠者,亞歷山大把楚天視為最強敵,霍亨索倫則致力于組建西方大陸王**,想要成為和查理曼大帝一樣的歐洲之主。
“已經很久沒有與羅馬交手了,羅馬軍團的兩面鷹旗還在承蒙,聽說羅馬在上次國戰換取了更多鷹旗,現在應該有31個羅馬軍團?”
楚天想到了放在夏王府倉庫里的羅馬鷹旗,楚天還真沒有怎么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