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楚天給予吳起足夠多的兵力推平宛城,也將會損失慘重,就像是安史之亂的叛軍一樣。
每一個名將有自己的能力,張巡的能力就是守城,并且將守城發揮到了極致,恐怖的地步。
可以說,張巡在守城時,不懼怕圣級統帥來攻。
張巡也不是沒有弱點。
只要張巡出城與吳起交戰,那么吳起可以碾壓張巡,因為守城特性在野外無法發揮效果。“大義凜然”特性也只有在守城時才有效果。
這也決定了,張巡處于被動地位。
將張巡圍困在一座城池之中,張巡將會失去作用。
張巡的實用價值可大可小,遇到頭鐵的攻城主將,將會頭破血流。
如果對方有足夠的兵力圍城,主力繞過張巡防守的城池,那么張巡的價值將會下降。
當然,張巡還具有一個“積極防御”特性,具有一定出城反擊的能力。
吳起的選擇是繞過張巡防守的城池。
“魏無忌,統帥兩萬魏武卒,與八萬低階騎兵,威脅宛城。假使宛城守軍出城,則派遣魏武卒滅之。”
吳起令公子魏無忌圍宛城,圍而不攻。
他已經知道張巡的守城能力極其恐怖,沒有攻打宛城的打算。
楚天調來紅夷大炮,令吳起可視情況使用。
除了紅夷大炮,楚天留下了禁衛軍第三巾幗軍團,主將花木蘭;第八契丹軍團,主將蕭綽;以及第七護**團,主將圣女貞德,督促法蘭西護**、波西米亞胡斯車堡軍團、拜占庭西部教導團三軍。
另外,隸屬于禁衛軍第一鐵騎軍團的亞瑟王阿爾托莉雅,率領兩百名圓桌騎士作為重騎兵突擊小隊,受蕭綽指揮。
花木蘭擔任主帥的禁衛軍大約有20多萬。
吳起統帥中原軍第一武卒軍團、第三鐵壁軍團,一共20萬兵力,與花木蘭合兵南下。
花木蘭算是暫代楚天指揮全軍,蕭綽擔任軍師。
吳起攻擊樊城,而花木蘭攻打新野。
樊城與新野之間隔著白河。
夏軍攻打荊州的第一階段目標,攻拔樊城、新野等外圍防線。
第二階段,攻陷襄陽,直取江陵。
第三階段,取江夏、荊南等地,拿下整個荊州。
契丹軍先鋒將領蕭撻凜率領3000名屬珊軍騎兵,已經逼近新野。
駐守新野的是荊州宋軍的劉磐、黃忠、蔡瑁等武將,為了加強新野的防御,楊十郎派來守將吳玠。
吳玠屬于一流的弓弩系武將。
黃忠站在新野城的城墻之上,眺望北方。
此時的黃忠已經超過五旬,雙鬢發白。
五虎將的其他四虎在武都郡大戰時,黃忠默默駐守新野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