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到了成都城下!”
楚天望見巍峨的成都城,心潮澎湃。
拿下成都城,基本上蜀地已得十之**矣。
成都在蜀地的地位之重要,相當于洛陽、長安之于漢帝國。
漢帝國統一近在咫尺。
楚天只帶了五千鐵騎軍突破成都的外圍防線,順便招降了上萬蜀地兵馬。
如果只有這么一點兵力,楚天還不敢攻打成都,但成都城有內鬼接應,那么楚天完全可以重現鄧艾入蜀的劇本。
楚天在成都的北城駐扎,窺視成都城,等待張松接應。
成都還有五萬兵馬,王猛卻不怎么敢出城迎戰。
原因也很簡單,蜀軍的精銳要么在漢中,要么在南中拼光了,成都沒有什么特殊兵種可以對付楚天的鐵騎軍。
另外,王猛分兵三萬到南邊阻擋向成都進軍的霍安軍團,分身乏力。
綿竹、涪縣等地各有數萬兵馬,正在向楚天合圍。
然而,楚天卻視若無物。
只要拿下成都,獲得蜀軍將士的家眷,蜀軍多數人定會不戰而降。
益州的世家在成都擁有眾多家財,拿下成都,更是把持了本土世家們的命脈。
王猛站在成都雄偉的北城墻上,望著城外的夏軍兵馬,久久不言。
以王猛的智力,現在的益州是什么情況,他的心中一清二楚,但王猛還在堅持最后一絲希望。
“夏軍僅僅以數千兵馬,夾雜萬余降卒,以為可以攻下成都?”
王猛認為,除非夏軍來十萬人,才有把握攻下他王猛以五萬人防守的成都。
成都作為一座巨城,城墻巍峨,箭塔林立,如果眾人齊心協力,即使十萬夏軍,也無法攻下。
而現在,夏軍僅僅來了幾千騎兵,而且挾裹著在沿途俘虜的蜀軍。
突然,王猛心中一動,大概明白了楚天的意思。
“夏軍不可能無緣無故兵行險著。那么城下的夏軍兵馬,定有**成把握拿下成都……原來是有內應,看來益州的世家們做出了選擇,成都,不可守也。”
王猛明白過來,嘆了一口氣。
這是益州世家的決定。
三國時期本土世家在《領主》世界影響力不可謂不小。
領主即使招募到其他朝代的文臣武將,但稅賦和征兵繞不開三國本土世家。
不少中低級武將、文官還是來自于本土世家,他們可以插手征稅、征兵、農業、經濟。
劉備、陳溪、王猛他們屬于外來者,并非益州本土人氏,所以更加依賴于益州世家的力量,當益州世家們發現跟著劉備混,保不住自己家族的利益時,這些世家決定易主。
繼續支持劉備的世家不是沒有,只是隨著益州局勢糜爛,越來越多見風使舵的世家改變了立場。
白水關守將楊懷、葭萌關守將費觀不戰而降,已經代表著一批益州世家跳反。
王猛也無法指責這些世家。
漢帝國統一戰爭只是諸侯之間為了利益爭斗,談不上哪一方正義與否。
益州世家對劉備、王猛已經幫助不少,益州因為大戰陣亡者數以十萬計,益州的人口再也承受不了更多的傷亡,否則將來幾十年,益州人口會比其他州的人口少許多。
“益州世家跳反,那么守城之人,必定有奸細。法正?不,不是他,多半是張松,還有……”
王猛心里有數,甚至在心里列出了一系列可能已經反叛的世家的清單。
但要如何處置他們?
王猛在城墻來回踱步,青衫隨風而動。
如果是尋常的武將,得知城內即將叛亂之人,或許已經將其拿下,然而,王猛卻陷入了考慮。
“急報!西域大都護霍安率領二十萬大軍出南蠻大山,于廣都縣大破我軍,斬三萬,廣都縣守軍全軍覆沒!”
“……”
王猛不久前派去成都南部防守的三萬守軍,被霍安滅掉。
霍安的兵力糅合了蒙古騎兵、南蠻大軍,以及犍為郡的降兵,有足夠的兵力發起兇猛的攻勢,直接強攻,全殲廣都縣的三萬守軍。
霍安、楚天已經將成都,從南邊、北邊形成合圍。
報信的蜀軍將領小心翼翼地看向王猛:“軍師,我們該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