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如此。”
楚武這邊的高階兵種損失嚴重,而伊達政宗的騎馬鐵炮隊損失也很多。
除了實力最強的幾個東國大名有特殊兵種以外,其他弱小的東國大名,唯一的高階兵種,可能只有武士。
高階的武士加上低階的足輕長槍隊、足輕弓箭隊,這是東瀛大名最常見的陣容。
赤備騎兵、騎馬鐵炮隊算是少見的特殊兵種。
武士的比例遠少于足輕的數量。
20萬東**,形成了幾十個軍陣,伊達政宗、佐竹義重、最上義光在內的大名騎馬聚集在中間,對誰組織第一批攻勢產生了爭執。
毫無疑問,第一批攻打夏軍土壘的大名,會損失慘重。
這個時候,幕府體系的缺陷出現,各個大名不怎么愿意打頭陣,畢竟損失的是自己的家臣。
“分為三支攻擊隊、一支預備隊,我們輪流進攻,一旦兵力損失十分之一,則換上另外一隊兵馬,如何?”
“誰擔任預備隊?”
“擔任預備隊的大名,如果夏軍出陣追殺,即使全軍覆沒,也要阻擋夏軍,重任不亞于攻擊隊。”
“可以。”
東國大名們同意了伊達政宗的提案。
二十萬東**,分成了四隊,伊達政宗帶領一支攻擊隊,率先發起攻勢。
伊達政宗有3萬兵馬,其他幾個大名拼湊2萬兵馬,合兵5萬,向夏軍的土壘壓來。
“全軍進攻!”
越后軍團的“亂龍旗”舉起,十萬越后軍團,大舉進攻周瑜、陸遜的防線!
上杉謙信親自督軍!
德川家康、北條氏政、真田昌幸、武田忠義作為后續的進攻兵力。
戰國第一兵真田幸村手持十字槍,背后僅僅剩下幾百人的真田赤備隊舉著六文錢的旗幟。
德川家康瞇著眼睛。
這可能是越后軍團最后的輝煌。
如果上杉謙信可以取得戰功,他在東瀛四島的威名更盛。
周瑜、陸遜看到黑壓壓的越后軍團出動,令人揮動令旗,火矢隊在土壘、木柵欄后方就緒。
鄭芝龍帶著鄭家水師士卒上岸作戰,相當于統帥80多的武將。
陳璘的大明嶺南水師,裝備了火器,上岸后戰力有所下降,但仍然可以應對東國大名的鐵炮隊。
上杉軍的足輕手持木板、竹束,推著楯車,向周瑜、陸遜的防線推進。
“齊射!”
周瑜下令射擊,火矢隊手中的長弓曲張,直指前方,千支火矢射出,編織成火雨,然后落下,插在上杉軍足輕的木盾、竹束上!
周瑜、陸遜的火攻加成,導致不少竹束被點燃,躲在后方的足輕不得不放棄燃燒的竹束。
越后軍團的足輕長弓手也在同時釋放弓箭,箭雨如同蝗蟲,落在夏軍筑起的土壘和木柵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