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達政宗單手握著韁繩,單手扣動火繩槍的扳機!
燃燒的火繩點燃黑火藥,隨著一聲槍響和令伊達政宗顫抖的后坐力,楊再興的戰馬被伊達政宗射殺!
楊再興穩住身形,手握長槍步戰,橫掃四方,將圍困上來的武士和足輕擊退!
騎馬鐵炮隊齊射,背嵬軍騎兵也有不少人被鐵炮命中。
背嵬軍回身騎射,同樣收割騎馬鐵炮隊的騎兵。
“殺!”
前排的背嵬軍騎兵握長斧,砍出一條血路!
“將軍,我們走!”
一個背嵬軍騎兵牽來備用的戰馬,催促楊再興撤退。
萬一楊再興被伊達政宗的騎馬鐵炮隊包圍,以鐵炮的破甲能力,即使是猛將,也九死一生。
楊再興翻身上馬,夾緊馬腹,突出重圍!
“以萬人伏擊,還讓他走了!”
伊達政宗氣不打一處來。
楊再興在東瀛武士、足輕的圍困中,還能全身而退,這樣的能力,非同小可。
“他們大軍即將到來,我們還是盡快回去布防。”
佐竹義重、北條氏政等大名過來,勸說伊達政宗防守。
“只是一昧防守,而不積極采取攻勢,只會敗亡。”
伊達政宗看的比佐竹義重、北條氏政等大名更遠。
防守戰,對于國力龐大的文明來說,無疑十分輕松,而對于弱小的文明,防守戰很有可能會被對方耗死。
所以,伊達政宗才會三番五次,主動尋找機會。
然而,伊達政宗卻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
楊再興折返,與岳飛匯合,而岳飛、楚武的大軍,沿著東部山勢推進,勢如破竹,已經抵達巖屋城東部的丘陵!
東瀛四島多山地,巖屋城的倭軍依托山石進行防守,建造土壘、箭塔,形成第二道“元寇防線”。
巖屋城已經變為一座大城,設有一之丸、二之丸、三之丸、天守閣。
在巖屋城外圍,還有各個大名的軍團。
巖屋城一帶,變為銅墻鐵壁。
織田信長舉國之力,在巖屋城本城以及外圍,集結武士、足輕百萬,拼死一戰。
諸多大名已經聽說夏軍的“殘暴”——已經有大名被夏軍俘虜,或者斬殺。
夏軍活捉南部晴政,要求南部家獻土投降,驚動不少大名。
如果九州大合戰失敗,他們可能要重新考慮自己的立場。
織田信長、羽柴秀吉、德川家康、武田忠義、上杉謙信、島津義久,以及海上同盟的布蘭德,這些九州島戰場的大人物們,望著北方,良久不言。
德川家康打破沉默:“或許我們可以放棄九州島,退守本州,等待變局。夏帝與黃金家族的大汗此刻正大打出手,如果夏帝戰敗,或者兵馬不足以擊敗黃金家族,會調走進攻九州島的兵馬,到時候,我們再收復九州島,想必會一呼百應。”
“你太軟弱了。如果不重創他們,中原會以為我們軟弱,這一次退走,下一次還會卷土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