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廚房的大廚就是他的獨子,名叫張北,二十幾歲,從小學廚,原本也是任家的老人,所以陳凡也很放心。
另外其他的下人,都是陳凡從“人牙子”那里買來的,好在都是調教好的奴仆,張叔調教起來也很方便,原本陳凡是想雇一些人手的,可是現在的人,只要是過得下去,誰愿意給人當下人,沒有辦法,他也只能入鄉隨俗。
陳凡引領九叔和大家,來到花園的一個涼亭之中,就看見一桌的山珍海味擺在面前,大家圍桌而坐,就開始推杯換盞,吃喝起來。
大家都是自己人,所以九叔和陳凡起了個頭以后,就全都放得很開,一邊喝酒吃肉,一邊看著花園的景致,別說有多美了。
酒過三巡,九叔就問起陳凡婚禮的問題,把陳凡問的是一頭霧水,這婚禮還有什么問題,不是過幾天提完親,到了日子結婚辦酒席就可以了嗎?
看著陳凡一臉的摸不著頭腦,九叔也是一臉的黑線啊,原來到現在了,陳凡既然連婚禮的流程都不太清楚,沒有辦法,誰叫他上輩子就是單身呢。
“你啊你!小凡,你說你平時萬事都很有分寸,怎么到了自己的婚姻大事上,就這么馬虎呢,還好我今天問了,要不然你上門提親,還不得笑死人。”
“師傅,那我還要準備些什么啊?”陳凡急忙問道。
“哈哈哈,最起碼這三書六禮呢,你得準備好啊。”九叔看陳凡著急,也在心里偷著樂,想看自己大弟子著急的機會可不多。
三書六禮,通過九叔的解釋,陳凡才知道,在這個時代結婚,是多么麻煩的事情。
所謂三書:按照華夏傳統的禮法,“三書”指的是禮聘過程中來往的文書,分別是“聘書”——訂親之書,在訂婚時交換;“禮書”——禮物清單,當中詳細列明禮物種類及數量,過大禮時交換;“迎書”——迎娶新娘之書,結婚當日接新娘過門時用。
而六禮:則是指由求親、說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續。分別為“納采”——俗稱說媒,即男方家請媒人去女方家提親,女方家答應議婚后,男方家備禮前去求婚;
“問名”——俗稱合八字,托媒人請問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準備合婚的儀式;
“納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備禮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議定;
“納征”——又稱過大禮,男方選定吉日到女方家舉行訂婚大禮;
“請期”——擇吉日完婚,就是選擇吉日一般多為雙月雙日,不喜選三、六、十一月,因為三有散音。不選六是因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緣,十一月則隱含不盡之意。
“親迎”——婚禮當天,男方帶迎書親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這些還是婚禮前男方的準備,婚禮當天,還有一套繁瑣的流程,聽得陳凡頭都大了。
“張叔,這些東西,你都明白嗎?”陳凡問道一旁伺候張和。
“少爺,大體的流程還是知道的,而且這些事情“媒婆”到時候都會告知的。”張和看著少爺也很無語,這些事情就是沒辦過,也應該聽說過的,可是他哪知道,后世的人根本就不講究這個,陳凡也就沒有注意。
“那就好,張叔,這要什么東西,你到時候提前報給我,我去準備。”陳凡囑咐張叔。
張和能怎么辦,只能答應下來,再說這為主家“查缺補漏”,本身就是他身為總管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