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戰不是什么大儒...所以李承乾讓李戰出題,李戰并沒有出文題,就是四書五經的題,這些題目說真的,孔穎達,于志寧...這些人是更加的擅長。
不過,李戰也出了題目...李戰出的題目是數學題,明朝的一個題目,名字叫和尚分饅頭:
一百饅頭一百僧,
大僧三個更無爭,
小僧三人分一個,
大小和尚各幾丁?“
如果譯成白話文,其意思是:有100個和尚分100只饅頭,正好分完。如果大和尚一人分3只,小和尚3人分一只,試問大、小和尚各有幾人?
這道題目,用我們現代的方程解:
解:設大和尚有x人,則小和尚有(100-x)人,根據題意列得方程:
3x+1/3(100-x)=100
解方程得:x=25
小和尚:100-25=75人
這個是很簡單,不過古人沒有學過方程,所以他要用一種分組法:由于大和尚一人分3只饅頭,小和尚3人分一只饅頭。
我們可以把3個小和尚與1個大和尚編為一組,這樣每組4個和尚剛好分4個饅頭,那么100個和尚總共分為100÷(3+1)=25組,因為每組有1個大和尚,所以有25個大和尚;又因為每組有3個小和尚,所以有25×3=75個小和尚、
這是《直指算法統宗》里的解法,原話是:“置僧一百為實,以三一并得四為法除之,得大僧二十五個。“所謂“實“便是“被除數“,“法“便是“除數“。列式就是:
100÷(3+1)=25,100-25=75。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由此可見一斑。
只是明朝的題目,出在唐朝,還是很傷腦子的,這個題目放在東宮門口十五天,就連大唐國子監的算學老大過來都折戟沉沙。
雖然說李戰出了一道算學,難登大雅之堂,不過,這也讓眾人看到了李戰的機智如妖的一面。
和這道算術題一道,李戰還出了一道心理題目,有一個女孩母親的葬禮上女孩看到了心儀的對象,結果她回到家把他的姐姐殺了,這是為什么?
呵呵...現代人都清楚,這道題目就是測試心理有疾病的人的...李戰拿這個題目出來,也是擔心李承乾招募到一個心理有問題的,那就麻煩了。
就這兩道題目,難翻了一群人。
這些人將文題答的是頭頭是道,可是這最后的一個算學題,一個心理題卻難住了眾人。
當然了,這兩個題目如果是在宋代或者明代,一定會被士子嗤之以鼻,但是大唐比較包容,士子們也知道算學的重要,所以雖然做不出題目,也不會像宋代和明代那樣,一切以四書五經為主。
“太難了...太難了,我是真的算了好幾天,都沒有頭緒。”
“天呀...你就別說你了,就連秦博士過來,都鎩羽而歸,那位可是國子監的算學博士呀。”
“什么...秦博士都沒有算出來,這是誰出的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