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軍進攻,高句麗軍大潰。唐軍斬首兩萬多級。(通常殺敵數遠多于斬首數,例如平壤之戰明軍斬首就800百、但是小西第一軍損失卻超過1萬。)
延壽等人率領剩余的軍隊依山自固。
李戰命令諸軍包圍之。程處默撤了橋梁,斷了高句麗軍的歸路。
延壽、惠真率三萬六千八百人投降,入軍門,膝行而前,拜伏請命。
李戰選出耨薩及已下酋長三千五百人,遷往內地,其他的都釋放,讓他們回平壤,他們都舉起雙手以頭頓地,歡呼聲傳到數十里之外。此外,這一戰還繳獲馬五萬匹,牛五萬頭,鐵甲一萬多領,以及其他大量兵器。
高句麗全國都非常震驚害怕,后黃城、銀城的高句麗人都自己棄城逃走,數百里沒有人煙。
九月...唐軍開始圍攻安市城。由于守軍殊死抵抗,使唐軍未能攻克。時近深秋,李戰因為當地變冷早、草枯水凍、士馬難以久留、而且糧食將盡,所以動用了炸藥。
本來李戰是不想毀掉整個高句麗最大的城市。
可是高句麗的人敬酒不吃吃罰酒,李戰只好動用了炸藥,那一天根據后來高句麗人的回憶則是,天地動搖,雷聲滾滾,到處都是可怕的雷鳴聲,只要稍微遇到雷聲,那么就會粉身碎骨。
單單是那一天,高句麗的安市城被炸死了五萬多人。
實在是沒有辦法了,安市城將領只好出城投降,直接將安市城拿下之后,李戰再次讓蘇定方和薛仁貴拿下上下的高句麗領土。
兩位大將只用了不到一月的事情,就攻占玄菟、橫山、蓋牟、磨米、遼東、白巖、卑沙、麥谷、銀山、后黃十座城,徙遼、蓋、巖三州戶口七萬人到大唐,新城、建安、駐蹕三大戰,消滅大量高句麗軍隊,斬獲高句麗軍首級四萬余級(通常殺敵數遠多于斬首數,例如平壤之戰明軍斬首就八百、但是小西第一軍損失卻超過1萬)。
高句麗其他各城守軍或者逃跑,或者投降。
唐軍進至平壤城下,包圍平壤一個多月,十月,高句麗王率首領98人,持白幡投降于唐軍。
不過這個高句麗王壞,雖然投降了,可是卻仍然閉門拒守,并多次派兵出戰,都被唐軍擊敗。
本來李戰是準備再次啟用炸藥的,雖然炸藥有違天合,但是你不要臉,李戰能有什么辦法,不過,就在李戰準備動用炸糕的時候,高句麗將領僧正秘密派人聯絡唐軍,稱自己可以作為內應,李戰答應了。
五天后,僧正打開城門,唐軍攻占平壤,生擒高句麗王等人,平定了高句麗各地。
就這樣,高句麗在唐的攻擊下最終滅亡。
在攻滅了高句麗之后,唐朝一方面把大量高句麗人遷到江、淮之南,另一方面在高句麗設置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個縣,設置安東都護府,統治高句麗各地。
選拔酋帥有功的人為都督、刺史、縣令,與華人官員一起管理當地。任命右威衛大將軍薛仁貴為檢校安東都護,領兵二萬人以鎮撫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