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福都薈拍賣會。
高朋滿座。
作為國內頂級拍賣會之一,受邀參加福都薈拍賣會的,幾乎都是社會名流,知名的收藏家,以及各行業的頂尖富豪。
此時,西裝革履的職業拍賣師正在熱情洋溢的介紹一件拍賣品。
“這張《桃源圖》是張大千潑墨潑彩畫的代表作,與其生平最后的鴻篇巨制,現藏于臺北故宮的《廬山圖》為同一時期,同屬張大千創作生涯的壓卷之作,是舉世難尋的名貴珍寶,現在開始競拍,起拍價為八千萬!”
拍賣師的話音抑揚頓挫,大氣恢宏。
與此同時,場邊的各路媒體記者舉著相機對著展臺上價值連城的畫作瘋狂按著快門。
這是一個類似一個中型歌舞廳的拍賣現場,呈半圓形把展臺包圍,可以容納三四百人的階梯座位此時座無虛席。
“陳董,你知道張大千嗎?”
“張大千是潑墨畫家,書法家,大風堂派的創始人之一,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潑墨畫工之一,被西方藝壇贊為“東方之筆”。”
“他在山水畫方面卓有成就,畫風工寫結合,重彩、水墨融為一體,其中潑墨與潑彩,開創了新的藝術風格。因其詩、書、畫與齊白石、溥心畬齊名,故又并稱為“南張北齊”和“南張北溥”。”
拍賣會現場中間位置,虞姬頗為意外的扭頭看了眼身邊侃侃而談的男人,明顯詫異于對方的博學。
陳良似乎猜到了她的想法,笑著解釋道:“上大學時,我選修過藝術鑒賞這門課,老師專門見過張大千。”
實際上,他當年之所以選修這門課,并不是真對藝術感興趣,而是因為這門課的美女多。
虞姬恍然,繼而笑問:“張大千的畫作確實藝術價值很高,極具收藏價值,尤其這幅桃源圖,更是他的壓卷之作,錯過了這次很可能再也沒有機會。不知陳董有沒有興趣出手?”
陳良環視一圈。
“對這幅畫感興趣的人應該很多,我就不湊這個熱鬧了。”
的確。
拍賣師話音一落地,就有人迫不及待開始舉牌。
“九千萬!”
“98號先生,出價九千萬!”
“九千五百萬!”
“63號女士,出價九千五百萬!”
“九千八百萬!”
“一個億!”
競拍價火箭般躥升,不一會就突破了一億大關,并且速度沒有任何放緩的趨勢。
錢在這里,似乎和紙一樣。
“這幅畫其實早在1987年就在港城蘇富比拍賣會上賣過,當時就賣出了187萬的價格,而現在叫價已經突破了一個億……”
虞姬似乎對這幅畫不感興趣,輕聲道:“陳董,你覺得這副畫最終會以多少價格成交?”
陳良暗暗咂舌。
1987年賣出187萬,現在拍賣雖沒結束,可已經破了一億大關。
難怪那么多大佬熱愛深藏,實際上這也是一門投資,運氣好便能夠以小博大一本萬利。
“我覺得一億五千萬應該差不多吧。”
陳良猜測道,他對這行自然并不了解。
虞姬笑了一下,沒作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