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伯特博士,我們成功了!”
破曉一號成功起飛,以匪夷所思速度呼嘯著沖向藍天。
所有人員亢奮仰視,歡欣鼓舞。
赫伯特沒有急于高興,緊緊盯著翱翔的破曉一號。
起飛并不代表著成功。
最重要的,是飛機在速度達到極限下的狀態反應。
卡麥恩駕駛破曉一號,不斷加速,很快,音障現象如期而來。
飛行速度達到音速的十分之九,即空中時速約950公里時,局部氣流的速度可能就達到音速,產生局部激波,從而使氣動阻力劇增。
要進一步提高速度,就需要發動機有更大的推力。更嚴重的是,激波能使流經機翼和機身表面的氣流,變得非常紊亂,從而使飛機劇烈抖動,操縱十分困難。
同時,機翼會下沉、機頭往下栽,如果這時飛機正在爬升,機身會突然自動上仰。這些癥狀都可能導致飛機墜毀,也就是所謂“音障”問題。
由于聲波的傳遞速度是有限的,移動中的聲源便可追上自己發出的聲波。當物體速度增加到與音速相同時,聲波開始在物體前面堆積,如果這個物體有足夠的加速度,便能突破這個不穩定的聲波屏障,沖到聲音的前面去,也就是沖破音障。
一個以超音速前進的物體,會持續在其前方產生穩定的壓力波,當物體朝觀察者前進時,觀察者不會聽到聲音;物體通過后,所產生的波朝向地面傳來,波間的壓力差會形成可聽見的效應,也就是音爆.
當飛機的飛行速度比音速低時,同飛機接觸的空氣好像“通信員”似的,以傳遞聲音的速度向前“通知”前面即將遭遇飛機的空氣,使它們“讓路”。
但當飛機的速度超過音速時,飛機前面的空氣因來不及躲避而被緊密地壓縮在一起,堆聚成一層薄薄的波面——激波,激波后面,空氣因被壓縮,使壓強突然升高,阻止了飛機的進一步加速,并可能使機翼和尾翼劇烈振顫而發生爆炸。
而音障不單單僅有聲波,還有來自空氣的阻力,當飛行物體要接近1馬赫也就是音速飛行時,前方急速沖來的空氣不能夠像平常一樣通過機身擴散開,于是氣體都堆積到了飛行體的周圍,產生極大的壓力,也會引發出一種看不見的空氣旋渦,俗稱“死亡漩渦”,如果機身不作特殊加固處理,那么將會被瞬間搖成碎片!
現在,破曉一號機身周圍便出現了“死亡漩渦”,它的速度,已經來到了突破音速的臨界點!
而破曉一號注定是一款超音速戰機!
赫伯特目不轉睛,屏息凝神。
成敗就在此刻了!
“轟!”
巨大的聲響后,整個世界安靜了下來。
破曉一號成功突破了音速,也就是穿越了音障!
這個時候,戰機周圍壓力將會陡降,陡降的壓力所造成的瞬間低溫會讓高壓的空氣低于它的露點,使得水汽凝結變成微小的水珠,肉眼看來就像是云霧般的狀態。
由于這個低壓帶會隨著空氣離機身的距離增加而恢復到常壓,因此整體看來形狀像是一個以物體為中心軸、向四周均勻擴散的圓錐狀云團。
整個過程看似驚心動魄,實則也只不過是短短十幾秒時間。
很快,破曉一號消失在蒼穹上,不見痕跡。
赫伯特這才長松了口氣,露出笑容。
破曉一號的飛行速度可達1.3馬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