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決定自己干,怎么也得謀劃一番。再有幾年就會迎來黃巾之亂,也就是說再有一兩年的時間就會鬧災荒。
從古至今大部分農民起義其實都是吃不飽穿不暖之后才起義的,所以接下來就是想的怎么掙錢、屯糧,最好能混個官身。要不就自己這身價,誰來投奔?
就好比白陽所生活的后世,企業效益不好,老板一天到晚跟你聊理想,理想能當飯吃?
所有人的理想都是權大責任小,工資高活少。你跟員工談理想大伙兒不在人前罵你就在人后想著讓你馬上倒閉。
揭開鍋蓋看了看還有不少肉,怎么說也是一只成年鹿,昨天晚上三人就吃一頓,還剩下挺多的,稍微省著點三人還能湊合著吃兩天。
在別的地方看了看,幾乎沒見著別的能吃的東西,在墻角有一個裝米的木頭盒子,里面只有薄薄的一層,估計連二兩都不到了。
白陽自己在家燒的喝了點熱水,想想要不去村子里轉轉?但是看了看自己這身行頭,又到諸老他們住的屋里找了一件可能是小燕的衣服換上。雖然感覺有點大,不過比起他那身衣服至少不顯得那么扎眼了。
白陽看了看換下來的這身衣服,扔了可惜,尤其現在缺衣少布的時代這種太浪費了。最后干脆把手表、匕首、三棱軍刺和身上的幾百塊錢拿出來,剩下的找了一塊布全部抱起來,說不定以后能用上,而且沒事的時候自己可以看看,留個念想。
從村前到村后轉了一圈,大部分都是孩子和上了歲數的長者,年輕人沒有幾個,估計應該是去地里干活了。人們對白陽挺好奇,歲數大的幾個長者還問了一下白陽,白陽告訴他們是小燕他們家親戚。
通過攀談,白陽大概了解到,村里人不多,這幾年因為干旱,地里莊稼收成一年不如一年。到了年底把地主家地稅什么的交完之后幾乎不剩了,所以只要有能力的人們全都去外地謀生了。現在村里待著的都是沒辦法的,出去沒有謀生手段,只能在村里靠種地養家。
每年人們實在沒吃的,就由村里有經驗的獵戶帶領一些人去山里打一些獵物回來。
這幾年大蟲、黑熊常常出沒,出了幾次事之后人們進山的就不多了,大家都也愛護生命,太危險了。
也只有像諸老他們那種特別有經驗的或者武藝高強的人才敢進山。所以諸老也算是諸家村過得比較寬裕一點的人家了,諸老他們進山打獵回來,都會給一些孤寡老人分一些吃的。所以諸老他們在村子里口碑不錯。
眼看到中午了,白陽回到諸老家。時間不長就看見諸老、小燕也回來了,三人做了點稀粥,熱了幾塊鹿肉,吃了午飯。
“諸老,明天我想著去趟常山郡,到郡城里轉轉。”
白陽說著拿出一張一百元的鈔票遞給諸老看。
“我準備去當鋪看看這個值多少錢,到時候在郡城做點生意,我接你和小燕都去郡城住。在這村里一年到頭的種地,累死累活都養不活自己,別種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