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白陽找諸老叫來了一些人。把畫好的齒輪貼在了孫辰送來的鐵餅上,讓大家根據鐵餅的大小或一人或多人開始拿著矬子按照圖紙開始打磨齒輪。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了,東漢也沒有什么機床之類的,而且這個精度要求較高,白陽只能使用手工開始制作,他則在眾人之間來回的奔波指導著。
經過三天的打磨,齒輪終于做好了。白陽又開始讓大家打磨指針,并且吩咐兩個木匠做了一個帶蓋的木外殼。沒辦法,因為沒有玻璃或者塑料,白陽只能給表的外面加了一個蓋子,平常可以不蓋,大家都能看見。在極端天氣下把蓋子合上,可以很好的起到保護作用。
之后白陽一頭扎進了兵械部和幾個老鐵匠折騰起來,用了兩天時間終于把最后一個部件‘發條’做了出來,白陽試了試強度還行,裝進了發條盒后帶著一幫工匠朝著訓練場走去。
在哪里很早就有一伙人等待著,諸老、劉一箭等人給白陽讓出了一條道,白陽則開始指揮大家組裝了起來。
“劉老,不是這樣的,你把那個齒輪裝反了。這倆齒輪現在挨不住不管用啊,你看這個轉那個都不轉。”
“李老,裝三號齒輪,裝五號齒輪你放都放不進去,這倆都挨不到一起。那個孫部長,先裝最短那根針,這個最長的那根最后裝。對,就是紅的那根,這倆口徑都不一樣你再使勁也不管用啊。”
“諸老,你把盒子底部那邊讓大家往起敲一下,重新再往進裝,肯定是裝歪了。”
“你過去把盒子那個窟窿堵住,找塊小木板補好了。那么大一個口子,幾天就把里面的零部件損毀了。”
白陽在一邊指揮眾人干活一邊檢查有沒有裝錯的地方,終于在大家的齊心協力下裝好了東漢時期以純手工打造的第一塊機械表。怎么說呢,很大,連著外殼這個表豎起來有三米多高,簡直就是一個巨無霸啊。
看著裝好的機械表,白陽指揮倆人把指針和自己手上戴的機械表做了校正。然后找來了一根一米長十多公分粗的桿和孫辰兩人抱著使勁搖了起來,大概七八圈之后白陽抽了出來。
突然“滴答、滴答、滴答……”的聲音突然從里面傳了出來。
白陽一下子感覺到自己的心都在跳,一邊看著自己的機械表,一邊盯著大機械表的秒針心里默默數著數字。
時間就好像定格了一樣,大家都不懂,只是伸著脖子一個勁的看。
“滴答、滴答……”轉眼一分鐘、三分鐘、五分鐘過去了。白陽最后足足等了十分鐘突然高興的舉起手大喊道:“哈哈、哈哈哈,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