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先生,你們的馬都是在哪兒販來的,兩位可聽說過汗血寶馬?”
蘇雙感覺應該是屬于內向的人,聽了白陽的問話,張世平馬上回答道:“太守大人,我們都是在北地和匈奴人販的馬。您別看自武帝之后中原之地養了不少馬,但是到如今,這些馬都缺乏野性,上了戰場幾場大戰之后就廢了。所以,要說起馬匹還是的匈奴之地的馬匹好,您別看這些馬匹個子小,但是您應該好好想想它的實用性。這種馬匹體格粗壯,耐寒耐旱,耐性十足,在極端天氣都可以照樣生長,疾病率極低。”
張世平說完之后,想了想對白陽道:“至于您說的汗血寶馬,我們兩肯定是知道的,為了這汗血寶馬武帝兩次出征大宛國,可見其威名。這種馬匹現在各地也有馴養,只是相對當年來說,現在特別稀少。當年大宛國戰敗后送到大漢的很多汗血寶馬都在相互雜交的過程中慢慢消失了,現在純種的汗血寶馬少之又少,很多人都以有一匹汗血寶馬為榮,不過就張某看來,就中原之地,現在的純種汗血寶馬能有一掌之數就算不錯了。”
聽了張世平的介紹,白陽也大致回憶了一下自己了解的情況。其實汗血寶馬并不是白陽現在最好的選擇,首先就是其稀有程度,就是大宛國都沒有多少,更何況是大漢朝。而且剛才聽張世平說純種的那更是少中又少,珍貴程度想必皇家都沒有多少。
白陽對馬還是有一點了解的,眾人只知道汗血寶馬的好,它的耐力強,速度快,但是其有一個非常大的缺點就是它體形纖細,相對來說它的負重能力不強。在現在這個冷兵器時代,士兵騎馬作戰,身批甲胄、手提兵器,總重量是相當大的,所以很多將領都愿意選擇粗壯的馬匹。這要是后世貴族們日常騎行比賽之類的時候,汗血寶馬絕對是一個相當不錯的選擇。
就白陽所知,后世發現的上千座匈奴墓葬顯示,匈奴對馬有著特別的感情。用馬頭陪葬是匈奴民族的重要習俗,馬不僅是財富的象征,更是匈奴民族競爭力的源泉。
馬匹在匈奴人的生活中有兩重身份,第一就是在和平時期馬匹主要作為交通工具。第二就是在戰爭時期,它就立刻轉換成戰馬。
從后世匈奴墓葬中出土實物看,匈奴馬匹身體略矮,頭部偏大,應該屬于后來的蒙古馬或者說后世的蒙古馬和現在的匈奴馬有一定的淵源。
大家都知道,蒙古馬雖不十分高大,在歷史的見證下也表明了,它體能充沛,耐力持久,行動迅速,非常適應高原環境。因此,匈奴馬和蒙古馬類似的話,它就比其他馬種更占有優勢。
這些優良的戰馬再配上自己發明的先進御馬工具——‘腳蹬’和‘馬蹄鐵’,可以大大的增強己方軍隊的戰斗能力。所有,相對來說,匈奴馬更適合自己大規模裝備部隊。
當然,汗血寶馬也有其優秀之處,就好比趙云這類輕型、技巧型、速度型武將或者是裝備皮甲的輕型騎兵,配備上汗血寶馬直接就能把戰斗力提高好幾倍。別的不說,就說拉開距離野戰,汗血寶馬速度快,雙方想不想交戰都是根據對方的意愿走,你比對方厲害想硬碰硬的打一場,但是對方不打,就掉著你跑你也拿對方沒辦法。
“張先生、蘇先生,我想和兩位做一筆買賣。你們給中原販馬,來多少我照單全收。”
“太守大人,這個好啊!我們還真不想到處跑,既浪費時間又賺不來幾個錢,您要是全要我們還給您打九折。”
“哈哈……,我全收也是有要求的,這些交易的必須是上好的戰馬,你們要是有關系最好能在大宛國想辦法運回來一些汗血寶馬回來,有多少要多少。”
“您還別說,在大宛國我們還認識一些人,太守大人,您看這樣行不行。我和蘇雙兩人販馬也很多年了,接下來我走大宛國,讓他走北地,這樣速度快,不耽誤您的功夫。”
張世平說完之后想了想對白陽道:“但是您的配一些人保護我們的安全,畢竟我們分成兩撥之后護衛就少了一半,而且汗血寶馬這類型無價之寶,一路上肯定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