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蔡邕出去了,陳宮和典韋也不能繼續再這里當電燈泡了。
“典兄弟,咱們出去一趟,看看蔡大人家里有沒有需要咱們幫忙的。”
典韋或許沒有反應過來,對陳宮道:“哦!那你出去吧!我還的給主公站崗呢,保護主公的安全是俺的職責。”
聽到典韋的話,陳宮笑了笑,對著典韋說了幾句之后,典韋似懂非懂的終于和陳宮兩人出去了。
偌大的一個會客廳瞬間就剩下倆人了,蔡琰心道在這么也每個干的,對白陽道:“文清兄,后院有處花園,環境甚是清靜,要不昭姬帶你去那里轉轉?”
“好啊!文清全聽昭姬的。”
聽了白陽這么說,蔡琰心中竊喜,也不知道想到那里去了,一笑之下白陽也有點失神,太好看了。
初春,或許沒有夏天那般綠意盎然,但是小草伸出的嫩綠還是顯得分外的朝氣蓬勃,賦有很強的生命力。
白陽和蔡琰兩人走到堅硬的石板路上,看著道路兩旁的枯草和嫩芽以及不遠處的垂柳和小荷塘,想了想還是先來幾句詩詞,好好的秀一波才華再說。
“昭姬,看著這初春的景象,路旁的垂柳,文清突然心有靈感,就在這里賦詩一首,昭姬給指點一二。”
聽到白陽要做詩,蔡琰很興奮,上一次聽見白陽的三首詩,蔡琰就很是羨慕白陽的才華,想不到白陽居然又要做詩。
“文清兄請,昭姬洗耳恭聽。”
白陽裝模作樣的在地上走了幾步,緩緩的說道:“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好詩,好詩。文清兄真乃奇才也,我看這京城評的這個幾大公子,那個幾大才子,都不及公子之才。”
白陽選的這首詩,整體來說是寫二月初春的景象,以垂柳為引子,到時和現在的意境很合適。
文中第一句寫樹,將樹擬人化,讓人讀時能感覺出柳樹就像一位經過梳妝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而且這里的“碧玉”也有兩層含義:一是碧玉這名字和柳的顏色有關。二是碧玉這個字在人們頭腦中永遠留下年輕的印象。
在這白陽也是聯想到了“小家碧玉”一詞,蔡琰在這里,白陽的想法就不言而喻了。“碧玉妝成一樹高”就自然地把眼前這棵柳樹和蔡琰聯系起來,而且蔡琰此時身穿一套淺綠色衣服,這首詩更能表達出蔡琰的楚楚動人,充滿的青春活力和朝氣。
第二句中垂垂下墜的柳葉就好似說蔡琰身上垂墜的絲織裙帶。絲綢一向以端莊、華貴、飄逸著稱,那么,和這棵柳樹的風韻就可以相互呼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