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軒看不過眼了,狠狠地一拳向著他打了過來:“哼,既然你找死,那我成全你。”
紅毛看著夏軒出來了,他狠狠道:
“好吧。我就看看你,有什么本事管閑事。”
眾人也都朝著夏軒沖了過來,想要把夏軒打倒了。
但是夏軒并沒有害怕。
他冷冷道:“你能想要打我?做夢吧、”
他狠狠地雙腳飛踢,向著眾人打了過去。
眾人頓時間被夏軒打倒了。
他們看著夏軒說道:“你怎么這么厲害?”
夏軒說道:“要是沒點本事,我敢管閑事嗎?你們快滾吧。”
眾人知道,他們都不是夏軒的對手,說道:“好。我們走。”
眾人都走了之后,夏軒說道:“好了。現在你們安全了。”
店主感激地對夏軒說道:“謝謝你了。”
夏軒說道:“不客氣。”
小女孩拿過來一顆糖說道:“哥哥,謝謝你救了我爺爺,我請你吃糖好不好?”
夏軒暗暗好笑。
這個小女孩感謝人的方法就是請人吃糖啊。
他說道:“好的謝謝你了。”
李麗麗說道:“嗯。我們吃飯了,去哪里玩玩呢?”
夏軒說道:“隨便。”
李麗麗說道:“我們去爬長城好不好?”
夏軒說道:“不到長城非好漢,我們去爬長城吧。”
八達嶺長城,位于北京市延慶區軍都山關溝古道北口。是中國古代偉大的防御工程萬里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明長城的一個隘口。八達嶺長城為居庸關的重要前哨,古稱“居庸之險不在關而在八達嶺”。
明長城的八達嶺段被稱作“玉關天塹”,為明代居庸關八景之一。八達嶺長城是明長城向游人開放最早的地段,八達嶺景區以八達嶺長城為主,興建了八達嶺飯店和由***主席親筆題名的中國長城博物館等功能齊全的現代化旅游服務設施。
八達嶺景區是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示范點,以其宏偉的景觀、完善的設施和深厚的文化歷史內涵而著稱于世,是舉世聞名的旅游勝地。
據《史記》記載和文物工作者普查,都證明八達嶺一帶在戰國時期筑有長城,而今仍見殘墻、墩臺遺存,其走向,與今明長城大體一致漢習記載:曾設軍都、居庸兩座關城。北魏《水經注》說:“居庸關在居庸界,故關名也,南則絕谷,壘石為關址,崇墉峻壁,非輕功可舉……其水歷山南,逕軍都界……”因此,有專家認為漢置居庸關,關址在八達嶺。
一千五百年前的北魏,曾在八達嶺一帶修筑長城。據《魏書世祖本紀》記載,北魏拓跋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在國都平城(今大同)以北,修筑長城,名叫“畿上塞圍”,東起上谷軍都山(即八達嶺一帶),西至黃河岸。后來到北齊王朝天保六年(555年),又修筑長城,西起大同,經軍都山東去,把長城延長到了海邊。
長城一直都是保護華夏的最可靠的屏障。
華夏民族屢屢依靠著長城,擊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
如今,長城在和平年代,已經沒有了軍事意義。
但是他們卻一直銘記著歷史。
現在我們去看長城,憶古思今,更應該愛國家。
夏軒和李麗麗來到了長城腳下。
他們首先看到了的是望京石。
望京石位于八達嶺關城東門外,“居庸外鎮”關門前大道南側。為一塊高1米、長15米的天然花石,上刻“望京石”三個字。
他們登上了長城,就被長城的雄偉氣魄所折服了。
八達嶺長城城墻高6~9米,平面呈梯形,底寬6頂寬4大部墻頂寬闊平坦,可以“五馬并騎、十人并行”:城墻中線偏于外側,外側墻高,內側墻低。
陳展于八達嶺關城內登城入口處的馬道旁,共有五尊鐵炮,為當時的先進武器之一。其中最大一尊炮筒長2.85米,口徑105毫米,射程達千米以上,威力甚大。炮身上刻有“敕賜神威大將軍“字樣,為明代崇禎十一年(1638年)制造。
該炮是1958年從八達嶺東十余里的張堡地方運來的。另外四尊牛腿小炮,為1957年整修長城時的出土文物,同時還發掘出數百枚炮彈,均為明朝制品。據《武備志》記載:“古代以機發石,其機之木架,形如虎蹲。后來使用火炮,炮身短而粗大,以發開花彈者,名虎蹲炮,俗稱田雞炮”,由此可見當時武器情況之強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