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在修建城墻的時候,也并不是說里面就全部都是純磚的。
漢朝的磚分為兩種,大磚和小磚。
大磚的標準就是長兩尺四十六厘米左右,寬和高都是一尺,二十三厘米左右。
兩塊的寬度加起來剛好可以跟一塊磚的長度持平,這樣在建造的時候就方便交叉布局,以求達到更穩固的目的。
這種磚由于規格太大,重量也不輕,燒制的時候所需的時間也更長,但正是因為這一特性,所以只用來修建城墻等防御性工事。
而建房子什么的用的是小磚,長寬高都比大磚小了三倍,質量更輕一些,用起來也更方便靈活。
就這樣的一個軍堡,哪怕只是十人編制的,匈奴人就算是來一百個都搞不定的。
連遇見兩仗高的城墻都頭疼的不能行的騎兵,現在遇見了三丈高的軍堡,他又能如何?
糧食,加上羊,省著點吃足夠支撐一年半的。
再加上井,這個就更舒適了,能夠直接有效的避免對方通過水源的污染來達到攻占目的。
“不要小看了這些軍堡,只要能夠建起來,一個個的樹立在草原上,就會如同刺猬一樣,匈奴人若是不想被我們監視的話,要么來攻,要么去別的地方。”說到這里,王不餓臉上帶著微微的笑容,來回踱步道:
“來攻,漢軍早在數百里之外就知道了他們的動向,早已做出了部署,攻占軍堡,這就更不可能了,數百個軍堡站在那里,一個個去攻,沒有幾年的時間是做不到的。”
“而他們離開的話,大漢豈不是又多了一片牧場來培養戰馬?”
“善!大善!陛下這招還真是英明啊!”陳平忽然眼前一亮。
漢朝雖然勒索了月氏人二十五萬匹戰馬,又繳獲了九萬匹。
但這點數量還是不夠的,而且戰馬這東西,你不能永遠的去指望繳獲或者勒索。
大漢的騎兵想要真正的騰飛,就必須要有自己的養馬場,一個是遠遠不夠的。
而在東部草原養馬,那就顯的很有必要了。
優秀的戰馬,并不是說你跑的快,長的壯就行的。
但是有一點,優秀的戰馬,清一色的出自高原,高寒地區。
這也就是歷史上漢武帝民間養馬政策失敗的原因,氣候不行,養出來的戰馬不達標。
就跟一個平原地區的人第一次去了高原的那種感覺是一樣的。
人還能堅持一下適應一段,但戰馬就不行了,這東西嬌貴的很,而且一死就是一大片的那種。
而同樣的,直到這個時候,這些人才反應過來軍堡的這些作用。
不僅可以用來預警,驅趕,圈地,同時還可以保護后方的牧區。
所以,用一句時髦的話來說,修建這些軍堡,那就是具有戰略意義的工程。
“陛下,軍堡的規模可以小一些,十個人怎么用的了百步長寬的地方呢?而且太大了也不利于防守,根本就跑不過來的,到時候總不能兩個人守一面墻吧?三十步就夠了!”蕭何又開始算計道。
然后雙手一攤,十個人真的用不了那么大的地方嘛……
再換算一下,一步是六尺,一尺是23.1厘米,一步等于1.38米。
當然,古人的步指的是復步,就是左右腳各走一步算一步,畢竟人是一個整體嘛,哪有拆開算的。
所以,就算是三十步,那也是長寬四十一米的地方,這樣的話,倆人一面墻,站在中間相隔二十米,左右各負責十米,四十米搞定,完美!
最最重要的是,原本一個軍堡的材料,現在就能建三個。
“有些東西,并不是越大就越好的,就算修建了百步的小堡,這點大小又能裝進去多少部隊?五十個人和十個人有什么區別嗎?反正遇見敵人來了都是要龜縮防守的,沒這個必要嘛不是?”
王不餓一臉無語的指著蕭何,道:“你可真是大漢第一杠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