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他帶著的部隊一路都在打醬油,但是輾轉上千里的機動轉移,也是很讓人疲憊的一件事情。
若是連年征戰的話,灌嬰覺得,就算是那些訓練精銳的將士,也很難抗住。
“陛下……緩……緩兩年在打吧……”大冬天的,張蒼擦著額頭上的汗,似乎只要見到了王不餓,他臉上的汗就沒辦法停下來似的。
“是啊陛下,再這么下去,戶部就撐不住了……”蕭何也點頭表示贊同。
改制后的漢軍,就是一只吞金巨獸。
但是跟以前的部隊相比較,也算是各有優劣。
現在漢軍出征朝廷不需要提早去準備糧草什么的,邊境有足夠的牛羊可以提供肉,也有軍墾糧食。
但是軍隊出征是要花錢的啊。
什么叫職業化軍隊?
就是士兵放棄一切,進入軍營,全力投入到軍事化訓練,全力執行軍事任務,脫離農業生產,專注于國防。
就算是軍墾,但那也帶個軍字,也屬于軍隊的任務之一。
那么人家來到了軍隊,就意味著家中少了一個壯年勞動力,加上現在的漢軍并沒有執行強制化的軍事制度,那么如何才能保證可以征募到足夠多的兵員呢?
當然是提高待遇,第一個就是吃穿,這兩個方面是軍隊全部負責的,吃的比家里面好,自然就能吸引到人。
另一個就是給軍餉,這個是最直接的,當從軍以后,拿到的軍餉價值大于在家耕種,那么家庭對于損失一個勞動力的抵觸也就沒有那么大了。
改制后,最終確定的版本是最基層的士兵每個月的軍餉是五錢,一年六十錢,糧價現在是四錢一石,等于一年的軍餉能夠買到十五石糧食,約等于耕種了七八畝地所得。
而駐守在邊境地區的部隊,每月的軍餉是六錢,一年七十二錢,能買十八石糧食,約等于耕種九畝地左右。
而騎兵部隊,每月軍餉七錢,一年八十四錢,能買二十一石糧食,約等于十畝半左右。
這只是和平時期的軍餉,而戰時是有戰爭補貼的,雖然不高,但也是對將士們的一種激勵手段。
每十天為一個單位,十天補貼一錢,每月多三錢。
就像這次韓信和灌嬰兩個人帶著十萬部隊出征,來來回回耗費了四個多月不到五個月的時間,按照四個月二十天來計算的話,就是十四個計算單位。
按照騎兵的軍餉,就等于是出去這一趟,要多發兩個月的軍餉。
現在整個大漢都很窮,窮的叮當響,雖然看似每一個士兵能到手的并不多,但是當幾十萬人匯聚在一起的時候,那就足夠讓人頭疼的了。
大家都明白張蒼的苦,別的經費可以暫時拖一下,但是在外征戰的將士們的軍餉,是萬萬拖延不得的。
往往都是每個月底的前幾天,張蒼這邊就準備好錢了,只等兵部那邊報過來具體的單子,他這邊連忙安排人連夜審查,然后直接撥付。
這筆錢自然不可能送到前線將士們手中,而是戶部提前下發到各地的官府倉庫中去了,確認好了以后,戶部下令,各地直接從專款經費中取出相應的錢數發給士兵的家屬。
而想起了去年這一年來張蒼的日子,陳平有些沒忍住的笑了笑,道:“陛下,北邊就暫時緩一緩吧,今年咱們是把匈奴人給打疼了,估計未來兩三年他們都會很安穩,沒必要再折騰了,不然張尚書恐怕就得折騰著賣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