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那種步兵大兵團作戰不一樣,因為騎兵的機動能力出色,并不需要像步兵一樣決出生死才能結束戰斗。
當然,這個是灌嬰根據王不餓的交代考慮的一個數據。
若是按照灌嬰的想法,自然是越多越好,保不準哪次匈奴犯渾了直接開過來,漢軍就可以憑借著人數優勢將其一網打盡。
但王不餓卻告訴他,漢軍騎兵規模的上限是四十萬,再多就沒有必要了。
甚至對于這四十萬人該怎么用,王不餓也都做好了部署。
二十萬人分散在漫長的邊境線上,隨時準備抵御匈奴。
剩下的二十萬人以五萬人為一個單位,分別在邊境線后面駐軍,一旦匈奴來了,這五萬人單位的騎兵就是第一批出擊的主力。
啥?
你說人數太少了?
不頂用?
呵呵!
歷史上漢朝對匈奴出擊作戰,出兵人數最多的一次,是衛青率領的二十萬漢軍騎兵。
劃重點,最多的一次是二十萬騎兵。
初期的時候更是慘的一批,五萬人都不到,就是四位將軍各領一萬出去。
而歷史上的這個時期,匈奴人可是早就完成了草原大一統的,擁有人口三百余萬。
而草原上又是全民皆兵,就算再打個折扣,按照每五個人中出一個士兵,那也是六十萬人,就算再砍掉一些,巔峰時期的匈奴人能拿出的一線主力也在四十萬人以上。
想到這里,灌嬰接著說道:“陛下說匈奴其實不難打,難就難在他們來無影去無蹤,很難捕捉到他們的動向,所以這必然是一個持久戰。”
“持久戰啊……”陳平若有所思的想著,覺得這個問題有些復雜,但是毫無疑問,不論是誰,現在都不想打持久戰。
于是又想到了今天自己找他們兩個的目的,說道:“你們說這次匈奴來使有什么目的?”
“求和?”蕭何下意識說道。
剛剛揍完他們,揍的他們生活不能自理的。
漢軍的強大他們現在應該是深有體會了,所以,這會兒趕緊來求和,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灌嬰又一次搖了搖頭。
他接觸過,他了解過。
對于匈奴人,不能按照漢人的思維去理解,因為有些事情,你說根本想不明白的,更看不到他的合理性。
“未必!這次匈奴損失太大了,單單只是求和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了,我猜匈奴人會提出歸還戰利品,然后他們保證不再南下!”